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媒体:网易博客  作者:37℃
专业号:Yoomi 2014/6/14 21:33:15

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加以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植被少。保护区不能像有些国家采用原封不动、任其自然发展的纯保护方式,而应采取保护、科研教育、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保护对象的前提下,还可以和旅游业相结合。因此,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

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以保护种源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

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它是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研基地,如饲养、繁殖和发展本地特有生物;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保护区的主要设施基地和教育基地。

外围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除了开展与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新的世纪降临在这个星球上,而它也正面临巨大的的变化,因为全球范围内多数人类的活动已背离了原有的设想。有些人会说,这很象一句古老的格言“着眼于世界,行动在本地”。换个不同的方法看待这个话题,就可以把它做为整体的一个补充部分。比如,全球性变化和自然灾害。难道全球性的变化正在影响自然灾害的爆发程度和频率吗?全球性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机遇,且威胁到当地物种生存的呢?

当生物群体的生存发展面临危险和不确定性时,谈到恢复这一话题似乎就显得很机械。多了解一些关于全球性变化的信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估价地方发展与全球变化间的关系。

在这个新千年的第一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我们不能不回首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一个在某些领域有着巨大的进步和发明,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却不平衡,存在着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的阶段。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真正目标是如何帮助全世界在科学与决策之间、人民与领袖之间、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人类的发展繁荣之间建立起必要的桥梁。

世界历史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虽然人的活动受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历史必然性的制约,是在既定的、由前辈所创造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下进行活动的,但是,人又具有自由、自觉、能动创造的本性,能够在认识外部必然性和由自己的活动所构成的社会运动规律性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进行创造性活动,改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可持人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是否具有长远眼光;不是通常意义上联盟的关于“一个重视自然的价值并保护自然的公正的世界”的远景-虽然这仍是我们的基石-而是要以我们的能力去考察,甚至预见到环境退化的特定原因,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制定相应战略并加以实施。我们的困难是这些原因不断变化着目标:当我们开始对付它们时,新的问题又接连出现。它们也是我们不熟悉的:30年前,只有我们当中最有远见的人才能想象出现在正在发生的迅速的变化--正在融化的冰盖和冰河、整个群岛可能被淹没、臭氧空洞、肆虐的洪水和火灾。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在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自觉的未来价值目标导引下,自我选择发展道路、自我设计发展模式、自我调控发展秩序、自我规范发展行为的自觉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发展,即人的素质的提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的重要观点;《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在1994年10月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国领导人明确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人的发展”是指人在各个生活阶段上的发展,是个人、社会、自然之间某种和谐关系的构成,它保证人的潜力的得到充分发挥,而又不使社会或自然受到损害、掠夺或破坏。

另一个困难是过去我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和手段已经不够用了;事实上,很多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新的力量、新的技能和新的血液。在这个领域,采用保守的措施进行保护工作是不能成功的。要想在这个新的篇章中取得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必须在观察、思考和行动方式上有革命性的变化。

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从而实现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尝试采用生态补偿的措施来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常常被激化。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传,使中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经历了50-80年代的停滞期,80-90年代稳步发展和体制建设,到90年代后期到现在在数量和面积上的突飞猛进几个阶段,现在数量已经达到1939以上,约占国土面积的13%。我国绝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体系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物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对更大范围甚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程度正在迅速增加。

然而,尽管被保护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由于管理薄弱和经费短缺,导致保护地内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在继续。中国在保护地的规划、建立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表现出来是非法猎捕、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外来入侵种、保护区内非法耕作或土地征用、污染、违反生态规律、保护区工作人员出售在保护区内采集的鸟类标本、过度发展旅游业,等等现象。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还缺乏一个有关保护地的合理的、清晰的和灵活的法律框架。缺乏协调管理和统一监督的机制。经费筹措、分配和管理机制不合理,缺乏一个与和相应的管理目标、方法和经费体系结合在一起整个保护地的分类体系。

总之,我国的保护区管理已经从过去的数量增加过程,发展为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数量的同时,提高保护区体系的管理水平的阶段,真正发挥保护区体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恢复和维持的重要作用。我国保护区分类体系不完善,缺乏一套和管理目标、法律、管理方式、监督标准等联系在一起的分类体系,因而也无法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法律框架和管理要求,致使保护区管理缺乏灵活性,不能因地制宜,不利于解决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目前我国保护区管理上的最大症结所在。我国急需制定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保护地分类体系,同时需要将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也纳入到这个分类系统中,统一考虑。在建立起这套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有关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法律框架。这个法律框架应该能够囊括所有的自然保护地(即包括目前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除自然保护区外的其他保护地形式),针对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目标、保护和发展要求,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区划要求。国家可以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重要性,统筹规划不同类别的保护地在各个地区的比例。针对某个具体地点,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情况、生物多样性面临压力的类型,在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划的原则下,选择建立适合的保护地类型。配合这个保护地分类体系,应建立相应的经费分配机制。对于不同类别的保护地采取不同的资金支持策略。对于保护要求低,娱乐和发展成分重的保护地类型,国家和地方的政府财政投资可以比较少,因为这种类型的保护地可以通过旅游和可持续发展获得经费来加强保护;而对于保护要求高,特别是严格意义的保护区,政府的投资应该大大加强,以确保我国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保护地能够达到最高的保护效果。这些保护地不应该依赖旅游等收入来维持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目前许多保护区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良好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所产生的利益,如旅游、水土保持、水利发电等,没有合理地被分配到为保护而出力或承担损失的个人或集体,而使保护区面临保护经费缺乏或当地社区生计困难和生活水平降低,而大量的受益单位并没有反还足够的经费来恢复其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因而造成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破坏。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公平分配利益的机制,以确保从加强保护所得的利益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更好地激励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缓解当地的贫困问题,缓解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矛盾,甚至将保护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会之一。 

另外,要加强经费的管理,确保经费有效地用于生态保护。政府的经费机制,如在经费申请、管理监督、奖励等方面,都应该引导使更高比例的经费应用于保护地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执法,使建立起来的保护区能够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控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特别是针对借用保护设施建设为名得到经费,实际却为发展生态旅游或其他经济发展作准备的现象。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手段和目的。既然人和社会是互相决定、互相促进的,因而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和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结果。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促进社会发展去实现,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

面对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和危机,有些人把其原因归罪于人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认为只有人类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实上,造成这种困境的,至多只能说是在传统的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那种片面发展了的主体性。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混淆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把人变为实现增长的工具和手段,造成劳动者的畸形发展,成为马尔库赛描而人的高度发展的主体性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对外部自然界的整体规律性有清楚的认识,对活动的限度有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活动的后果有预见性意识,对自身能力有规范性(道德)意识。这种主体性不仅不是造成当今人类困境的原因,而且它正是解决这些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的。社会发展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历史条件,决定并影响着人的发展。一个人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发展了自己,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决定的,这是一个双向同步的统一的运动过程,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人在社会实践中改造社会,发展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观。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才能使人对于自己的存在状况和价值倾向做出中肯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所处的现实环境,确保人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 

阅读 1888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