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想法 > 热点评论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湿地情缘

媒体:原创  作者:灞上人家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5/2/17 14:42:01

湿地情缘

作者:灞上人家

一、引言

       湿地离不开水,有水才有湿地;水也离不开湿地,湿地使水更洁净。这是2013年世界湿地日时我的话。

       我原本是学水利的,水利类就三五个专业,我涉及了水利工程、水力发电、水文学及水资源三个专业。但我一生的工作总在生态领域里迂回。

       “生态”一词在十年前并不时髦,但却有了。2004年9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综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设立了浐灞生态区,主要是浐灞两河四岸的综合治理。生态区设立了生态管理局,有人考证是全国唯一的以生态命名的部门。

       2005年底,我以水务主管者的身份来应聘,主要是水利、环保、林业和园林工作,再具体点就是筑堤、修坝、截污、植树和绿化,这也是至今我对“生态”的理解。头几年工作,从早忙到晚,颈椎痛的转不了项。

       为提升生态区的知名度,当初我们一杆子人(事实上开始就三个人,一年后增至四人)想到了浐灞“国字号”。2006年初,我们先后启动了“浐灞国家生态区”建设,“浐灞国家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三块牌子分别隶属于国家环保部、水利部和林业局,又分别经历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初验、中验和终验,并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5年正式授牌。我们这杆子人也都跟着受了益,4人两双由硕士变成了博士,2人的高工又获批成了教授级,我个人也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国家干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工作与事业的完美结合。

       2009年9月,为使国家湿地公园落地建设,生态区成立了湿地园区管理办公室,我主管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工作。为学习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与管理经验,我借助于“湿地中国”注册了“湿地浐灞”,从9月1日这天开始,“湿地浐灞”从网页到网站,从国内走向国际,肩负起浐灞湿地的公益宣传与报道重任。

二、“湿地浐灞”的成长历程

       “湿地浐灞”是我一手创办的,所以一开始用户名和密码自然由我掌管。为防止安全闪失,我不停地变化着密码。无论是网页管理还是内容更新也由我亲自操作。上传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林业局有关湿地和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范,陕西省、西安市有关湿地保护条例、通知,湿地的定义、分类、功能与作用,以及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逐级评审进程与建设纪实。

       2010年2月2日,在第14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联合生态区相关部门在西安晚报刊登《谁持彩练当空舞,绘就浐灞新生态——浐灞生态区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文章,大篇幅介绍湿地保护及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利用手机平台,向10万电信中高端手机用户发送保护湿地的倡议短信。在陕西交通电台等3个频道整点报时时采取5秒跟进宣传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正是因为“湿地浐灞”专业网页的宣传影响,同年3月,千人植绿大军报名参加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植树。4月西咸新区沣渭新城管委会等单位到湿地公园考察学习。7月三门峡市市容园林局、黄河湿地管理处、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等考察团到湿地公园观摩。

       随着湿地公园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新员工的加盟,我的工作从公园规划转移到了公园社会事务管理之中。2010年5月,我将“湿地浐灞”的运营管理权限交付给了留英归来的研究生王静同志,从此,“湿地浐灞”由 “私”走向“公”有化,但上传的资料仍由我负责审定。

       2010年7月,王静同志借助于她娴熟地英语功底和在英国留学的人脉,使“湿地浐灞”获批为国际湿地网络会员单位,并与亚洲湿地及国际湿地网络成功链接,借助国际湿地平台,用简繁两种版本,英、日、韩等语言推介浐灞生态区,大力宣传浐灞湿地品牌。

       那时,我憧憬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心灵的栖息地,生命的赞美诗。所以在“湿地浐灞”上我对湿地公园主题作了诗一般的演绎:

       因为她是一片净土,她让每一颗水滴变得纯净,每一丝空气变得清新。她让每一个居住于此的生灵变得简单、纯粹,所以它纯洁,与世无争。她让人联想到孩子,衍生出纯洁、天真、脆弱、活泼好动、好奇、充满想象力。

       因为她是一片沃土,她以她的宽容、博爱,容纳下每一个想驻足于此的生命,并慷慨地滋养他们。所以,她富足,生机盎然。让人联想到母亲,衍生出温暖、博爱、富足、给予新生。

       因为她是一片乐土,她庇护着这里的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可以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共同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所以,她快乐、悠然自得。让人联想到友人,衍生出平等、分享、合作、关爱。

       因为她是一方圣土,她让每一个生命看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尊严。在这里,生命与生命平等对话、生命对生命真诚赞美,共同奏响一曲交响乐,共同谱写一首歌颂和谐的赞美诗。所以,她神圣,不容造次。让人联想到爱情,衍生出温馨、相守、浪漫和幸福。

       然而,任何事情绝非理想,更不可想象。2012年,我的日常工作是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管理,很少关注“湿地浐灞”,至2013年初,国家又规定任何网站、微博实名制,这对于我这个不愿抛头露面的人来说,更是失去了对“湿地浐灞”的管理兴趣。加之人员的不断调整,至同年3月,公有制的“湿地浐灞”再也无人管理和问津了。所以,在此期间就没有任何作品上传。

       2013年3月底,我负责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的建设与布展,这时我又一次想到了“湿地浐灞”,但密码已经忘记,在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邵文军的帮助下才得以解码,完璧归赵后的“湿地浐灞”域名为“灞上人家”,她却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我对湿地公益宣传事业的新天地。

       过去的两年里,“湿地浐灞”由从单一的网页变更为8个栏目的网站,加上公众参与板块的增设,宣传内容和地域不断扩大。遵从“湿地中国”专栏作家编辑紫罗兰的要求,我更多的参与了“湿地中国”的评论与研究栏目。

       在湿地中心领导的关怀下,在阿酷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由“湿地中国”一名普通的湿地志愿者荣升为高级顾问和专栏作家。

       两年里我完成了200余篇的湿地评论与研究原创作品,第一时间转载了100余篇的湿地新闻报道,湿地新闻地域由浐灞、西安、陕西扩展到西北五省、西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海南、福建等12个省份。其中还有加拿大、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关湿地的研究文章。

三、“湿地浐灞”的主要业绩

       2010年7月,“湿地浐灞”获批为国际湿地网络会员单位,成功与亚洲湿地及国际湿地网络链接,并借助国际湿地平台,用简繁两种版本,英、日、韩等语言大力宣传浐灞湿地品牌。10月,第一时间报道了工作人员在公园内拍摄到的黑翅长脚鹬,这在西安地区也是首次发现。说明随着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这里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鸟类的认同。

       2011年1月,“湿地浐灞”第一时间报道了在浐灞生态区发现的世界珍稀鸟类——火烈鸟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大天鹅落脚浐灞,说明浐灞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满足了大天鹅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许还会有新的个体迁入。11月,“湿地浐灞”刊发了我和王静合作的《西安生态区湿地地资源调查研究》,首次公布了浐灞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湿地动物植物种类及多样性指数。浐灞湿地在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生态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浐灞生态区在建设中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更进一步丰富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2012年3月,“湿地浐灞”第一时间报道了浐灞河交汇处发现了东方白鹳,这也是西安市的首次发现记录。

       2013年,“湿地浐灞”重点报道了浐灞生态区湿地规划与建设纪实、浐灞河流域湿地文化、浐灞生态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历程、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第一时间报道了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莅临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指导建设的新闻。报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原理事长滕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唐守正;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费维扬等11名专家学者为浐灞生态区发展所作的建言与献策。对湿地生物恢复及煤矿、沙质河岸、红树林海岸、受损湖泊(水库)、退化河流(坡面)生态修复问题进行系统评论。

       2014年,“湿地浐灞”重点报道了八水润西安工程、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对水生态文明长效机制问题、科学治水依法管水问题、江河湖泊休养生息问题、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河湖空间用途管制问题、水资源源头防控治理问题、林业园林管护问题、屋顶及立体绿化问题进行了系统评论。对湿地泡防渗、水资源管理、中水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四、“湿地浐灞”的维护更新

       “湿地浐灞”几乎占据了我所有业余时间,成了我唯一的爱好。也正是因为她,一天不浏览“湿地中国”,我心里就痒痒。

       我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百度在西安、陕西、西北及全国的网络、报刊上检索最新的与湿地和生态有关的新闻报道、评论及研究,并及时下载、编辑和上传。这些工作必须在我上班前完成。我最早的一次检索时间是凌晨4点。

       下班一回到家里,我又是想到了我的湿地网站。好多时候,我眼前是电视机,怀里却是笔记本电脑。我一边听着电视新闻,一边却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搜索”。有时我一边和家人聊着天,一边仍在浏览着网页,只要有最新的湿地、生态、动物保护或鸟类救助的新闻报道、评论及研究,我便毫不犹疑的开始了我的网站更新工作。

       我工作在西安世博园的世园村里,这为我网站更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0年里我不但亲眼目睹了浐灞湿地的变迁,更参与了浐灞湿地的修复与建设。

       10年前的这里沙坑遍布,满目疮痍,20余家沙场在此云集,采沙使灞河河床严重下切,两岸植被及河道湿地惨遭涂炭。2004年9月,生态区成立后,实行沙场关闭和禁采,憧憬着盛唐时期广运潭的重建,对沙坑造型并铺设土工膜料防渗,通过引灞水入园,形成了水深0~1.5米面积达2000余亩的人工湖泊水面。为净化水质,我们除在湖畔种植水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外,还利用水动力学模型对人工湖泊进行变流速仿真模拟,研究确定了湖体水循环运营周期天数,有效防治了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现象。2011年4月至10月期间,这里成功举办了举世闻名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传承世园会址,2012年4月,世博园公园再次开园,管理者将其申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平时我就在园子里的上班,工作就是巡园。我居住在灞河河畔,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不管是巡园还是散步,我总是离不开湿地。有时我感觉我一直在工作,有时又感觉我一直在休假。无论何时何地,相机不离我的手,春夏秋冬,只要是湿地的一草一木发生变化,我都会随时记录下来,并及时编辑上传。

五、灞上人家的思考

       思考源于某人姓给我的通知。

       某日,我突然接到QQ通知,有人直呼我的大名。他说“我是XX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XXX。十分感谢您在湿地中国网站上对XX生态保护的宣传。但是,您可能知道,宣传是把双刃剑,内外有别,有利有弊。作为XX省湿地保护主管单位,必须通盘考虑XX湿地的宣传工作。因此,从即日起,未经我省湿地中心许可,请您不要在湿地中国等媒体上转载涉及XX湿地的有关报道。谢谢!”

       我也是第一时间做了回复:我说“我查阅了一下,我总共转载了四篇有关XX生态方面的文章,其中湿地两篇,对给XX人民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

       尽管我反思了良久,但心里总有吃苍蝇的感觉。他虽对我的前期工作深表感谢,但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种威胁甚至是恐吓。通盘考虑很堂皇,封闭保守却是真。问题是四篇文章均不是XX省湿地中心的作品,我又如何征得他们的许可?真可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联想2013年9月17日 5:56:02鄱湖人家转载了西安晚报的新闻:“一江清流还渭河,浐灞湿地公园让媒体人耳目一新”。我很是惭愧和惋惜。鄱湖人家老兄不到6点就转载了此篇新闻,而身临其境我却全然不知道。这难道不是需要我反思的吗?!难道我还要埋怨他老人家起得早不成?

       所谓小河有水大河满,人人皆知。灞上人家一直在思考,我国目前有430个国家湿地公园或试点(2014年公布数据),几乎分布在各个省(市、区),按一园一人志愿者计算就有430人,即便无一人志愿者,那至少一园有10个吃皇粮者,难道4300人就肩负不起我国34个省(市、区)的湿地宣传与新闻报道工作吗?

       然而,事实的确令你失望。据灞上人家统计,在一天的“湿地中国”新闻报道中转载的人数不到15人,评论不到5人,研究不到5人,原创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如果自己不愿意宣传报道,又不愿意他人宣传报道,那将是何等的后果?

       为此,“湿地浐灞”2015年的重点工作是:立足于浐灞、西安、陕西、西北地区及周边省份,对有关湿地建设、生态修复、鸟类救助、动物保护、河湖整治、中水利用等新闻、评论及研究及时转载,并尽量发表原创作品。

阅读 1489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