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众多鸟类中,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它们喜好集群而居,时常因为一丁点惊扰便吱喳声四起,发出一片嘈杂的预警声,好似清晨早市商户小贩的沿街叫卖和各种讨价还价,整片山林瞬时就因为它们热闹起来,人们形象地称呼它们为——“噪鹛”。
噪鹛在秦岭地区大多为留鸟,冬季遍布中低海拔的丘陵山地,春夏繁殖季会在同区域进行垂直迁徙。它们体型较同区域的鸣禽而言,算得上是大家伙了,但除过和人类接触较密集的白颊噪鹛外,黑领噪鹛、黑脸噪鹛、白喉噪鹛、眼纹噪鹛、斑背噪鹛、橙翅噪鹛等一众家族成员大多生性胆小。好在生境丰富多样的秦岭为这些小家伙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我们才有幸窥得它们编织的神秘生命密码。
01白颊噪鹛
秦岭乃至中国分布最广的噪鹛该属白颊噪鹛。它们特征明显,脸颊的白色羽毛从眼纹延伸至整个脸部,如同散落在绒羽间的春日花瓣,没有画眉的柳叶眉那般清秀,却多了几分浑圆健朗的野趣。橄榄棕的羽衣泛着金属光泽,尾羽末端点缀着栗色暗纹,当其在灌木丛中腾跃时,好似打开的折扇般翻飞出暗金色的斑驳光影。
这种噪鹛最为亲近人,从村落到庭院,白颊噪鹛总能以充满活力的"啾啾"鸣叫划破清晨的寂静和傍晚的悠谧。聪慧的鸟儿已经懂得了和人类的相处之道,它们常三五成群,在刚刚修剪完的绿篱中跳跃,在新耕的田野中穿梭,衔食昆虫之余也不忘啄食浆果,偶尔还会溜进敞开的屋门,如入无人之境,肆意翻找,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胆识。
02黑领噪鹛
相较于白颊噪鹛的胆识过人,黑领噪鹛就略显谨小慎微。它们更多分布在较为僻静的密林深处,偶尔被好奇心驱使来到林缘地带,我们才得以观察到这一物种神秘的生存法则。
它们多以家族为单位活动,五六个成员组成精密的社会网络。年长的哨鸟会落在枝桠高处,不停转动着鲜红的眼珠警惕环顾四周,其它鸟儿即便试探着跳落地面觅食,也保持着奇特的节奏,每翻找几次腐叶间的甲虫,必定抬头环视八方,脖颈的黑环在转动时变换着形状,不由让我想起了机警的“黑猫警长”。如果你想再靠近一点,哪怕止步于百米之外,那一串短促的"咯咯"预警声便瞬间穿透山林,小群体急促四散开来,贴着遍布苔藓的岩石遁入藤蔓深处,只剩得那棕色的背景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宛若林间跃动的琥珀。
03黑脸噪鹛
黑脸噪鹛是秦岭地区的“稀客”,家族数量没有其他噪鹛庞大,生活习惯却像极了它的“亲戚”白颊噪鹛。
浅山丘陵的村落周边偶尔可以看到它们三两成群四处游荡的身影,突如其来的一些响动,便会引得这些家伙高高跃上枝头,或者在竹林灌丛一阵骚动。它们的鸣唱不同于白颊噪鹛清亮的"啾啾"声,更像是孩童摇动竹筒里的碎石子,沙哑中透着俏皮的回音。
曾在一部影视作品中看到,村民晾晒的玉米串常被它们当作练习的琴键。被驱赶跃起时金黄的颗粒簌簌坠落,其他同伴连忙从一旁急速飞过,在落地前被精准衔走。更有甚者敢在猫口中夺食,几只勇士在明处扑棱翅膀吸引野猫注意,同伴便从暗处闪电般掠走猫食盆里的鱼骨。这些"黑面舞者"的生存哲学中除了噪鹛该有的聪慧,还多了许多勇猛。这样的智勇双全或许会颠覆对噪鹛的传统认知,却足以品略这一物种强大的适应性。
04白喉噪鹛
白喉噪鹛较其他噪鹛而言,集群数量更多一些。冬春时节,三十余只成员组成的庞大家族掠过树梢,散落在地面,白色喉羽透露着丝丝暖意,在枯叶堆积的林地上织成一副鲜活的画卷,如同林间的游牧部族。
它们用喙尖磕动腐木枯叶,再顺势抖落,洋洋洒洒的泥土中夹杂着闪烁的晨露,在斜射入林间的光束中泛起波澜,不禁让人想起“梨花带雨伊人泪,幽兰着露郎君情”。这些精灵不会有那些多愁善感,它们只会不停的演绎最真实的绚丽生命乐章。
05眼纹噪鹛
眼纹噪鹛是秦岭山中体型最大的噪鹛。黑色“草帽”下方的茶色眉纹从嘴角一直延伸到后颈,配上枣红色的脸颊,不禁让人联想起了京剧脸谱的“红脸”关羽。万物神奇,这种鸟儿恰好也有着关羽般耿直却又敏感的特性。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长青自然保护区已关注
分享视频
,时长00:58
0/0
00:00/00:58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58
00:58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继续观看
噪鹛物语
观看更多
原创
,
噪鹛物语
长青自然保护区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它们不常和别的鸟儿混群,即便是在冬季,三五只的小群体对于眼纹噪鹛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大家族了。求偶期,它们又通过特定的鸣叫声划清边界。相邻群体间会形成默契的"缓冲区",彼此绝不越界。这种泾渭分明的领地观念,让它们的活动范围呈现出独特的区域性结构,所以时常会看到一只“独行侠”在灌丛中四处穿梭,受到周围一丁点干扰,便迅速跃上枝头,快速锁定目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识别敌我,又消失在茂密的灌丛中。
其实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习惯源于其精密的生存策略——小群体更利于在茂密林下灌木丛中隐蔽活动,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而这也恰好为我们这群观者注入了无穷的好奇心,不断的在遗憾和惊喜中经历着无数次的邂逅,明白了得失的意义。
06斑背噪鹛
斑背噪鹛是噪鹛中极擅长鸣叫的。山岚初散时,斑背噪鹛便踩着晨光登场,在丘陵山丛中开始举办它们的晨间音乐会。领唱者先抛出清越的"叮——",继而整个家族应和着"咯哒咯哒"的节奏,声浪瞬时在林间织就出一片轻薄的乐雾,让人恍惚,却又情不自禁的跟随。
这乐声时而如清泉叩石,时而似竹笛穿云。当山风掠过树梢时,整支乐队会突然静默,待风息后又默契地续上最后一个音符。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它们背部的月牙斑纹上跳动,每一声鸣叫都仿佛让那些黑曜石般的斑纹更明亮一分。
当暮色浸染山林,这场天籁音乐会也渐渐步入尾声。斑背噪鹛们开始三三两两地飞回巢穴,背上的月牙斑纹在夕照中流转,仿佛急于把收集了一整天的阳光都带回家。最后一声"叮——"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余韵化作一缕金色的风,轻轻拂过每一片聆听过的树叶。此刻的寂静,是大自然为这场演出画上的圆满休止符。
07橙翅噪鹛
当秋日的晨曦漫过云岭,七八只橙翅噪鹛抖动着褐红披风,雀跃着将露珠撞碎,犹如一颗颗珍珠飘洒在空中。翅端的橘红在光雾中闪烁,荡起波澜,为这幅山水画点缀上最迷人的一笔。
这个季节的橙翅噪鹛最美,它们的羽色仿佛被秋阳反复淬炼过。当鸟群掠过挂满种子的枝头,瞬间就和环境融为一体,唯有失足振翅时,同伴嬉戏争夺时,那抹橘红才会突然迸发,如同暗夜中擦亮的火柴,瞬间温暖了秋日的山林。
护林人说这些小家伙总在断崖边的杉树上集会,衔来红果装饰自己的舞台。我也曾在海拔三千米的山顶与它们为伴,看它们尽情舞蹈,用翅膀搅动稀薄的空气,突然懂得所谓“灵物”,不过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供稿:任文博
供图:任文博
视频:张波
编辑:师杜娟
审核:宁智刚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