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自然保护区:)社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1)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19/8/10 10:39:22

陶思明

(为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编发)

虽然“自然”跟随地球演化了46亿年,最早的“人类”溯源也就几百万年历史,“自然”远早于“人类”而存在,但一个具体自然、半自然区域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由政府批准设立并运行管理,预防“人类”为了经济利益而将这些需要保留的“自然”区域开发破坏了,在我国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那些适合人类生存发展和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人口定居及其经济社会体系早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已经存在了,有的历史久远,其山、水、田、林、路和残存自然区域共处同一地域,有的插花分布,有的相互交加,拥有共同的地理空间、生态系统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尤其从事生物性产业的农、林、牧、渔业传统社区(为了叙述方便,有时也称当地社区、社区等),以土地、水域、山场为劳动对象和活动舞台,许多自然保护区或其部分区域,历来就是社区存在的依据,水土地域空间、自然生态系统既是保护区的自然价值构成,也是社区生产生活场地、支持条件或物料来源。

勤劳、智慧的社区居民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当地自然资源维持生计,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包括具有生态合理性的资源利用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存模式、技术体系等,大多以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很少有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更没有对自然生态系统实施翻天覆地式的人工改造。有关部门曾经在渔区对是否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进行调查,结果反对禁渔的都是外来人员,他们有捞了就走的思想,不像当地人那样想的长远;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也多为外地人所为,当地人一般把野生动物会看作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和免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一样;及至全国数万个散布农村的自然保护小区,都是社区居民祖辈们留给后代的自然资产,仍然秉持着社区自建自管传统,而更多现代自然保护区得以建立,其早期推动和实施保护者也大多是当地人。

正是社区群众对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关系的深刻体会,对破坏自然生态、恶化自然环境感同身受而坚持不懈的保护,经历久远的风霜雨雪才留下了许多继续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和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多、山水景色依然秀美的自然、半自然区域,供作为后来者的我们赋予其崇高的区域性、全国性、世界性自然保护地位。和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相比,这些地方也因为自然条件或经济区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过去一直没有或尚未来得及进行重大生产力布局,有计划重点推进的经济开发建设较少,传统社区因其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发展模式对自然的不利影响有限,亦帮助成就了现在能够在这些地方划区保护自然的优势。当然,这并不是说建立自然保护区就一定要包含社区,没有社区保护区就不能成立。

社区意味着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干扰源之一,而从字面上讲,自然保护区就应该是没有和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区域,管护的首要目的也在于防控各种开发建设,维护区域生态的自然性,展示自然界固有价值,保障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条件,并在区域生态平衡中发挥作用,为现在和今后的人们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我们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认识和管理理念,还没有发展到一些国际保护组织所说的那样,“扩大保护区的覆盖范围,将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纳入行动中,将是加强自然保护、增强人们对气候变化抵抗力的最有效方法。”(《中国绿色时报》,2009.12.11)因此在指导思想和实际操作上,是尽可能避免、最好不包含社区,不少人对保护区社区甚至采取极端排斥态度,把包含社区因素诟病为自然保护区划建不科学,经常以“依法管理”、“生态移民”(有别于政府的扶贫开发、撤乡并村和林区森工企业撤并等)或“科学调整”、“调整有利于保护”等说辞,有意突出社区与保护的矛盾,并试图隔离社区与自然保护区。也有很多人埋怨、怪罪社区,把自然保护区政策不完善以及政府主导在保护区进行新的开发建设,致使威胁因素不减反增、保护效果不佳等,归结为社区因素过大、人口过多等,社区背了一大堆“坏帐”。

但是无论你怎么说,几乎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还存在社区体系,有的甚至很庞大,农、工、商、贸、乡村、城镇、医院、学校、铁路、公路、港口等一应俱全。虽然一些地方结合保护需要、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地质灾害预防等,对保护区居民有搬迁,如福建梁野山保护区近年来搬迁出群众648户3044人,核心区已无人居住,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保护区与社区相依为伴、自然保护与社区人类活动并存的局面难以有根本性改变。根本原因是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的我国,纯自然的经济社会等人类文明没有涉足的区域已经非常少了,过去曾听说青海可可西里是无人区,根据现在看到的资料其实也不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东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区一直就有季节性放牧活动。鉴此,如果排除了社区系统,以国家保护目标为导向,许多自然保护区就不能成立,即便成立了也会因为地形支离破碎,有自然性而没有生态完整性,效能有限或起不到更大作用。而且不禁止和限制新的开发建设项目,即便没有农、林、牧、渔等传统社区,也会有工矿企业生产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休闲度假区、城区等新的社区,然后再分割排除,最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更警示我们在已经存在社区的自然保护区,不要试图进行人与自然的截然分割。

节选自《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陶思明著,科学出版社,2013.1)

 

阅读 36486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