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区共管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大山深处的变迁——记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纪实

媒体:原创  作者:相信明天
专业号:相信明天 2015/5/24 16:46:07

大山深处的变迁

——记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纪实

                     

 山溪潺潺,日夜流淌,流走了山民的苦水,淌来了山民的富裕之路。群山青青,刻下记忆,忘不了山民的贫穷,留下了他们的幸福之道。

  在鄂西北的尽头,秦巴山的余脉,鄂陕渝三省(市)交界处,闪耀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8年,县政府批准成立“十八里长峡自然风景保护区”,由双坪采育场代管。 2003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将双坪采育场和向坝乡全部纳入保护区规划范围。2004年挂牌成立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撤销双坪采育场,并将原双坪采育场、原双桥乡成建制划归管理局管理,向坝乡除原双桥乡之外的区域仍由向坝乡政府管理。2005年完成管理局内设机构组建和人员配置。从2010年开始创建国家级。2013年1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保护区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一期基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规》于2014年通过省级评审,20154上4月已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可研》已通过省级评审,现正在做国家林业局批复工作。

长峡人在2000年以前,由于区域偏僻、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三分地”造就了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很勤劳。但多少年来,一直被困在深山里,贫穷就像一根绳子死死勒在他们身上无法摆脱;旱陆人想海,千里迢迢观海、恋海,平原人想山,千方百计去造假山。长峡人自然也摆脱不了以物喜、以已悲的心理羁绊,世世代代做着致富梦。物换星移,岁月几经轮回,713户,2610长峡人的致富梦未醒,追求梦想的生活脚步也没有停。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选择了开发木材,准备大干一场,但好景不长,2000年,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辖内的林木全面禁伐,导致了村民收入急剧下滑,眼看着村外原先与自己经济状况相差无几的乡亲日子越来越富饶,想学着别人发展,但年年在别人屁股后面“撵鸭子”,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始终无法解开这根贫穷的绳子。

 2003年,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保护区管理局针对辖区各村村情,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条“住山、靠山、养山、绿山、兴山”的路子,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传统种植,实现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餐饮服务和高山养殖等特色产业。山里人办山的事就是顺手,走“山路”也顺脚。近年来,保护区党委一班人,带领村民硬是解掉了这条无形的绳索,把长峡的一个个村民从穷坑里拉了出来。到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3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14元。几年间,先后有200多户摆脱了贫穷,步入了富裕的行列。看着这一组组数据和村民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草房到瓦房,再到平房、楼房;从单一种粮为生到产业多元化;从“满屋浓烟、臭气熏天、苍蝇飞舞、四处粪便”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转变等等。我们不时地为这里的巨大变化而惊喜,更被这里的村民在困境面前,在党组织坚忍不拔的带领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变落后面貌,使深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的致富事迹所感动。若有所知,若有所得,若有所思,作为与长峡的变迁同成长、同命运的一位基层工作者,我有幸目睹了长峡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历程和成果,我有责任和义务对长峡经济社会变化的事实与当下社会发展进行仔细的辩认和更深度的把握,进一步理清我们发展的方向,拟通过保护区发展的解读,献上一己之见,因而写下这大山深处的变迁。 

狠抓特色增收入

 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保护区管理局是从算账对比开始的。2000年以前,长峡人均收入一直在1200 元,2003年保护区成立后,一直在探索发展山区农业生产的路子。保护区管理局认真分析了长峡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仔细算了算几笔经济账,从而不断理清了发展思路,得出了发展的潜力在突出特色上,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产品,来推动农业产品的升级,不断形成独具特色发展模式。全区总面积31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仅3266亩,人均只有1亩地左右。保护区管理局为村民算了算账。长峡深藏在海拔千米的山窝里,这里常年低温、日照少、气候寒冷,很多农作物难以成熟,粮食单产低、投入大,群众生活常年是春荒连夏荒,夏荒连秋荒。如果单抓粮食生产是“揪住小头不松手,放着大头无人问”,所以,保护区管理局要求在抓好传统种植,实现粮食自给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高山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在“大头”上找到生财之路。算完账后,保护区管理局制订了两条靠山发展的“山路”规划。一是在退耕还林地中套种大黄、川乌、云母、当归、冬花等药材,二是充分利用森林面积辽阔的优势,发展以猪、牛、羊、鸡为主的畜牧业。尤其201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后,适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群众利用保护区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种养,全面推广乡土品种,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回归传统种养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组织发展,次年开始受益,彻底改变了村民“身住宝山不识宝,手拿金碗讨饭吃”的状况。据统计2014年,保护区完成生态洋芋种植面积1000亩,老品种玉米750亩,特色杂粮类300亩。在全面推行以煤代柴的前提下,完成种植烤烟面积1000亩。发展小药材1000亩。养殖土鸡11000只,户平30只。抢救性发展黑毛土猪130头(其中能繁母猪60头)。有收入村民们兴奋了,昨天饱偿贫困的辛酸,今天贫穷已悄然消失,明天富水将源源不断。

修通大道促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果然不假,尤其是在山区,许多地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通不畅。辖区双坪村原老支书胡值朝同志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过去流传着“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样的顺口溜,就是对当时贫困境况的生动写照。村里穷,首先是交通条件“卡脖子”。其实资源也挺丰富的,但很多东西就是运不出去,过去从双坪到最近的交通要道,由于路况太差,开车要走大半天,“下山时人骑车,上山时车骑人”双坪人是这样形容自己走的路,这样的交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能吸引投资?记得刚到保护区工作时,从管理局到各村子里的路缠山绕坡,车子沿着像弹簧一样的路往上延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关系。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安平,是土生土长的长峡人,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路既窄又陡,区内的洋芋、玉米没有客商上门收购,也不能及时运到市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销售价格,让村民受了不少损失”。

为了抹掉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穷帽子”,十八里长峡管理局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公路建设,为促进全村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彻底改变当地百姓行路难的问题,决心打一场翻身仗,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到了有关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在2004年秋后,保护区公路建设拉开了帷幕,村民们扛镢头,提铁锨,全民出动,干的是热火朝天,在修路过程中,路面加宽占了谁家地,压了谁家苗,村民都毫无怨言,修路工程队与天战与地斗,再苦不言,身累心乐,争分夺秒的维修和硬化通村道路,此举受到了四里八方群众的好评。截止2015年,保护区管理局结合通村公路整村推进项目,组织实施了通村路硬化建设工作,共修通和硬化了双-双、双-大、双-草、双-悬和集镇环形公路,彻底改变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艰苦历史。现在随着《总规》的获批,基础设施将进一步的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蓝图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今天,走在辖区硬化的水泥路上,望着整洁的水泥路上一辆辆货车往来运送着村民们的农产品,辖区双坪村支书李定玉笑着说:“公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太大了!就拿洋芋来说,过去两角钱一斤,现已涨到1元左右”。通了路,不仅提升了区位优势,改善了投资环境,还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并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也鼓起了农民钱袋,农村正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生态保护引来金凤凰

长期以来,贫困山区的农民为了生存先砍树,后烧草,十几年以前,万亩青山在农民“老虎灶”、“血盆大口”中化为灰烬,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制约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长峡也不例外。

长峡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头,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保护区管理局根据保护区保护环境、实施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特别是水源保护林的管护力度,保护区管理局在2005年就制定并出台了《水源保护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村规民约,并结合保护区实施的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一方面采取措施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加大了保护力度,特别是采取了建碑立牌的方式,在各组主要地点设立宣传碑牌,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宣传面,提高村内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通过近宣传,村内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在长峡的大山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大批其他自然物种,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它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蓬勃生长,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现已查明双坪植物种类分布有172科、905属,2523种,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一级5种,二级21种),占湖北省总数47种的55.3%。国家珍贵树种17种,占湖北省总数28种的确64.3%。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3种,占湖北省总数62种的54.8%。中国特有分布植物38属。红豆杉原始群落4500多亩,珙桐原始群落5000多亩。分布有被世界植物界宣布灭绝物种“小勾儿茶”植株32株,最大单株高12米胸径13.5厘米。新分布植物54种,未经科学记载的新种12个。已查明陆生脊椎动物307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48种(一级2种,二级46种),占湖北省总数109种的44.04%。经国家科学考察队认定,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内尤其是在双坪村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湖北省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的森林群落之一,是我国优先保护领域和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近几年来,其经济价值和科学考察空间逐渐得到显现,昔日无人问津的处女地,不断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闻风而来的专家学者达30多人次,亲临考察后,评价此地区为兼容东、西部成份的“动植物基因库”,包含南北植物和生态“综合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研究和保护价值,是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十几年的保护已见成效,随着村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清晨,小树林里不时传来“喔喔”的山鸡叫声,随之坡上也传来“喔喔”回应,叫声此起彼伏,形成“大合唱”。进入6月,在辖区每天都能听到山鸡的叫声,看见到成群的野生动物满地跑的景观,这一难得的一幕幕得益于多年来在保护区管理局领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结果。十几年来,长峡人把全区30多条荒沟变成了绿水沟,在全区荒坡地造林5千多亩。同时,保护区管理局坚持经常性教育引导村民在搞好家乡环境建设的同时,珍惜爱护各类野生动植物,并把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作为评选“十星”文明户的条件之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使长峡重现了水天一色、烟波浩淼的景象,还将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以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2014年,县委、县政府又安排长峡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在县国土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省级地质公园已于2014年12月,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同时,县政府还聘请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编制竹溪县旅游《总规》和十八里长峡景区《修规》。前不久,受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委托,保护区管理局与北京大地公司直接洽谈,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向坝乡集镇一并纳入长峡《修规》,统一规划。经初步接触,北京大地公司同意扩大修规计划,待增修方案和增加的规划费用商定后,尽快派员到长峡实地考察,年内可完成长峡旅游《修规》。这种规划,预示着长峡的生态保持与建设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会使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在碧天、青山、绿水的环境中生存,同样和长峡人一样拥有美好明天。

因地制宜换新貌,突出生态建新村

 陶渊明的田园诗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今在大多农村居住地早已演变成“鸡鸭满地跑,粪便遍地流,沟道水不通,下脚满地泥……”的“脏乱差”的现状,这也是昔日长峡的真实写照。

如今,虽然长峡是大山拥抱着的一个小山沟,却洋溢着新农村的气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门红板壁、青瓦屋面、白色屋脊的楼房随处可见。

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中,当地百姓流传的一首山歌真实地诠释了新农村带给村民的喜悦心情,“新农村建设政策好,从古到今少见到,家家户户新改造,从此睡个安稳觉”。

从田园诗情到传唱山歌的演变,真实记录着一个小山沟农村面貌的真实变迁。以前,村民们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村庄残垣断壁、杂草众生、蛛网连连、畜禽乱跑属于典型“脏乱差”的穷山沟,针对这一现象,保护区管理局痛下决心决定对辖区进行村容落后面貌的改造。在实施新农村建设前,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一班人,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新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学着干的办法,统一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到各地借鉴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不断提高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村干部不断系统地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经广泛宣传动员,村民对改村造村、新建家园的愿望十分强烈,积极投入到道路硬化、庭园美化、亮化建设中来。建设中立足于村内居住优势、经济基础、村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进行规划。遵循不破坏原有山青水秀农村原貌,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的原则,对辖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风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发展思路。自2006年,保护区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一幢幢破旧空心房、一个个露天牛栏、猪圈、羊舍和简易厕所先后被拆除,家禽家畜不断圈养,全面清理了村庄周围、村道两旁、水塘四周、房屋四周的卫生死角。村内村外栽上了绿化树,建设了垃圾收集箱,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村内村外道路全面硬化,排水沟得到了合理清淤,臭味熏人的茅厕正逐渐被无害化卫生厕所取代。今天的长峡已是旧貌换新颜。截止目前,硬化村庄道路15公里,改厕、改圈220个,改造土木结构破旧民房 400间,拆除危房100间,通过对长峡的不断改造,长峡的过去已成为历史,目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从中不断得到实惠,干群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各种积极性也得到了有力调动,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增强,长峡现在已初步展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干部活力

“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干部是引导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推动村经济发展的核心。2012年,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换届到位后,领导班子根据保护区管理局干部情况,对各岗位干部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真正实现了让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人走上了干部岗位,全力打造了一支“立场坚定、求真务实、年轻有为、敢想敢干、公正为民”的班子队伍。

为了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保护区党委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形成了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了培训学习力度,增强了干事本领,提高为民工作的服务能力。2012年以来,保护区坚持在各支部开展以“述职、述廉、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双述双评”活动中,采取了“年初承诺、半年汇报、年终述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不断引导了干部在服务村级发展上求实效、在勤政为民上下功夫、在清正廉洁上葆本色,极大的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长峡健康有序发展。

 每年年初,保护区党委都会按照《保护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全体干部职工、村民代表参加的承诺大会。会上,全体党员、全体干部职工分别从本岗位实际出发,围绕加强党员管理、落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新农村建设、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与参会人员作出郑重承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本年度要干的工作给群众交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极大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使年初承诺不流于形式,在召开承诺会前,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都会认真审核,所有人员的承诺书,要求必须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并明确责任分工、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所有干部的承诺书都是一式两份,一份各单位存档,一份留于保护区管理局监督落实,通过这一举措,不断健全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业的活力。逐渐开成了拓宽思路谋发展、转变作风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

保护区管理局通过“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力的促进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且巩固和完善了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体制,还提升了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堡垒。

科学发展谱新篇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是长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这个时期,保护区深入实施村级发展战略,并按照“十二五”提出的“立足长峡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谋求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各类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全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发展。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个时期:全区人均收入从2000年1200元增加到3214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成绩突出,全区森林覆盖率上升为9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农产品的基地目标,加快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走向多元化;第三产业逐年增长,旅游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迅速,以“发展旅游,开拓市场,形成产业”为目标,全区着力打造“奇峡山水,长峡风光”的旅游品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0 %,高山移民280人,全区实施危房改造50户,生态农家乐建设15户。

 回眸十几年,长峡人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创新了发展优势,不断构筑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加快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十几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十几年的时间波澜壮阔,十几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展望“十三五”,长峡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阶段。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只要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长峡这个发展主题,全面落实保护区“十三五”发展的战略任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区各项事业就会抒写新的辉煌。

 美好的明天在向长峡人招手,美好的未来在等待长峡人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由此展开新的历程,循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长峡人的美好将无止的延续下去,新的发展将在长峡继续,新的故事正在被长峡人叙述,新的历史正在被长峡人书写。夕阳中的长峡是如此的美丽。

作者:王兆平

单位: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阅读 131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