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理论研究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15/6/9 21:32:36

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

陶思明

坚守生态底线,就是要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尽职尽责留住那些于抢救性保护来说已经时日无多的濒危物种。我们知道保护是永远的主题,同时也明白保护的相对性,所有保护都受到已经改变了的人化自然格局和人类压力持续增强的限制,是基于现状地带性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生态承载力、生态平衡模式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保护,许多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区域和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格局、种群数量、生存力,已不大可能恢复其自然状态那怕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相对鼎盛时期的状况。但是,我们绝不能低估自己的历史责任、主动性和聪明才智,绝不能漠视生命的呼唤,绝不能迟滞保护的步伐,绝不能在希望所有人都成为天使、所有威胁因素都自动消失的等待中,眼睁睁地看着有物种的灭绝、生态系统的崩溃,否则怎么叫“主动保护”“抢救性保护”呢!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珍稀鲸类物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长江、钱塘江和珠江等水系,长江上的分布从入海口直到三峡黄陵庙一带,除干流及鄱阳湖区、洞庭湖区外,也见于汉江等支流。但1978年以来的考察表明,白鱀豚的分布已仅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湖、八里江、铜陵、镇江等几个江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长江上就白鱀豚进行过130多次专业性考察,数据显示其个体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有400多头,1990年前后减少到200多头,90年代中期剩100多头,1997~1999年3年连续同步考察发现17头次。白鱀豚物种到了危急关头的情况世人早就确信无疑,致危、致死原因也非常清楚(表6.7),关键是要有实际的保护行动,具体的减免人类威胁。

 

表6.7  部分白豚死亡情况及其直接原因

江段及时段或单位

死亡情况和直接原因

* 长江中游(1973~1983)

死因为船舶螺旋桨打死的2头,不法渔具致死的16头(其中滚钩致死15头),爆破施工炸死的5头,搁浅死亡的5头,死因不明的5头,共计33头

* 长江下游(1978~1985)

死因为船舶螺旋桨打死的10头,不法渔具致死的13头(其中滚钩致死7头),爆破施工炸死的6头,搁浅死亡的1头,水闸门死的1头,共计31头

江苏江段

1988年发现1头白鱀豚被螺旋桨打死,2000年前后在镇江江段发现1头,死因不详。

湖北江段

1993年实施水中工程爆破,当即炸死1头白鱀豚

具体江段不详

1995-2005年收集到3头死亡白鱀豚,其中因捕鱼电击死2头,清理航道爆破死1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80年饲养经救护并健康成活下来的“淇淇”,在白鱀豚馆生活至2002年死亡;1986年捕获青壮年白鱀豚母子“珍珍”、“连连”饲养,短期死亡

石首天鹅洲保护区

1996年将1头从长江捕获的体重150kg的健康白鱀豚放进天鹅洲故道水体养殖,6个月后死亡

注:*号者引自长江中游界牌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1

形势严峻,但好的一面仍然存在,不时有喜讯发生,希望就在我们面前。据不完全信息,2007年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保护区江段、安徽铜陵淡水豚保护区江段,都各有1次白鱀豚的发现,2011年铜陵保护区江段继续有1次白鱀豚的发现(表6.8),表明生命的顽强远远超过一些人的科学预测。我们对维系几亿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长江有希望,对波澜壮阔的长江河流生态系统旗舰性物种白鱀豚的保护,就不应该丧失信心。湖北长江新螺段等保护区不断优化涉江人类活动的实践也证明,缓解人类活动压力有规律可循,为白鱀豚生存创造更为有利、更为安全的环境并非可望不可即,我们完全可以显示信心和力量,扭转危局,在白鱀豚保护上有更多实际作为。然而,当此白鱀豚物种生存与毁灭十分关键而急迫的时刻,难以想象的事情却是白鱀豚的保护,居然陷入2006年中外鲸类专家在长江上考察后营造的所谓白鱀豚可能“功能性灭绝”的困境中。及至人们看不到2007年在新螺、铜陵江段还有过2次随机目睹白鱀豚出没的记录,对2011年渔民(也是保护区常年聘用的信息员)在铜陵保护区江段1次看到1大1小2头白鱀豚(有幼小白鱀豚很重要,表明物种世代交替在继续)的重大信息,也不是欢欣鼓舞,据以振奋精神,就近就地加强保护,似乎白鱀豚真的就要灭绝,即便有活着的甚至是繁殖种群的出现,也已经不重要了,不需要再做保护工作了,这该有多么危险!珍稀濒危物种都很脆弱,所以才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要做更多抢救性保护工作。“脆弱”可能就包括生存环境恶劣,种群数量稀少,经不起趋于不断加强的人类活动的干扰、胁迫,有可能慢慢消亡,这样的物种很多。我们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建立保护区加强就地保护的目的,就是要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对自然对象物的威胁,显著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从死亡线上解救它们并实现种群复兴。白鱀豚因为生活在水资源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控制性工程众多、人类利用活动繁忙的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种威胁因素叠加出现,水中其水中生存状况的直观性又差,保护工作难度更大一些。但我们绝不能知难而退,如果因为白鱀豚数量稀少,长江上人类活动不好管理,在没有进行更多实质性保护努力中可以任凭白鱀豚灭绝,那问题就严重了。对长江生态系统旗舰物种白鱀豚都如此不珍惜,不全力以赴做好保护工作,是不是表明更多物种也都可以在保护的名义下任其自生自灭,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那问题岂不是更加严重了!

表6.8  部分专业考察或随机发现白豚的情况

考察活动或发现白鱀豚地点

相关情况描述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

1997-1999年连续3年长江豚类同步考察中,共发现白鱀豚17头次,其中新螺江段发现8头次。1993-2000年前后,保护区累计观察到白鱀豚54头次。保护区采取工作人员与有经验渔民相结合的办法,在重点江段建立7个监测站,各年度监测记录到的白鱀豚头次分别为:2001年2头,2002年9头(2002年1月5日2头,3月8日2头,3月9日2头,6月2日1头,12月16日2头),2004年2头,2005年3头,2006年3头(3月12日下午5时,武汉海事局新滩处2名职工在趸船附近水域发现2头白鱀豚;5月10日,桑忠兴夫妻2人在簰洲夹口处发现1头白鱀豚)。①  2007年,有渔民协管员在保护区继续看见过白鱀豚的活动。

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前身为白鱀豚养所场)

长江铜陵江段原有8-12头稳定的白鳍豚群体。1999年11月3日、4日两次发现1头孤豚,2002年铜陵江段1头孤豚两次露面,2005年首先由3位农民在铜陵县小港长江水域发现有白暨豚活动。2007年8月19日,市民曾玉红在铜陵江段北岸的胥坝乡渡口等轮渡时拍摄到白鱀豚活动画面(解放日报、中国广播网、新闻晨报等)。2011年7月1户渔民人家在土桥江段发现1大1小2只白鱀豚。该保护区前身为铜陵白鱀豚养护场,曾组织过8次围捕,放网13次,4次成功围到白鱀豚。

江苏镇江白鱀豚自然保护区

1999-2003年,在长江镇江江段看到过6~7头白鱀豚。②

注:①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1.2.湖北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对长江新螺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告

②汪永晨.2005.7.21.长江女神-白鱀豚.南方周末

白鱀豚种群数量早就稀少,据对鼎盛时期的估计也不过5000头而已,以长江之长、水面之宽阔、生境之复杂,现在偶尔能看到一两头,甚至是一个繁殖种群,已经相当不错了,表明物种生命仍在延续,拯救仍有希望。长江上各种人类活动那么密集、频繁,对河湖生态系统和白鱀豚等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极其深刻的,如果还能很容易看到或一次看到很多白鱀豚,那它就不会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人是10月怀胎,白鱀豚怀胎超过11个月;人呼吸与空气直接对接,白鱀豚需要浮出水面(一般潜水时间每次约2秒,出水呼吸时间每次1~2秒);人主动生产食物、躲避灾难,白鱀豚只能被动适应,靠发射声纳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可以想象在长江巨大人类活动持续重压和胁迫之下,其生存发展该是多么的不容易。1982年在南京江段发现的1头白鱀豚,身上有滚钩致伤103处,皮下出血发炎28处,溃疡5处,皮下脂肪层还留有1个断渔钩,无论多么健康、多么想生存下去的生命个体也经受不了此等伤害;1984年3月19日和22日,各有1头白鱀豚在安徽江段误入“迷魂阵”窒息而死,那应该不是为了捕获白鱀豚,但白鱀豚无法辨别和躲避,一旦进入无法脱逃就只能坐以待毙。2012年上半年,针对东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水系健壮江豚、怀孕母豚非正常死亡的事件,一些调查研究认为,在水利水电、航运、围垦整治、排污、采砂、渔业等生产建设活动的大范围、高强度威胁下,长江河湖水系栖息地破坏,生境分隔,食物链断裂,到处都有撞击误伤、胁迫干扰等不安全因素,已经越来越远地走向江豚等水生生物生命支持体系的反面。以采砂业为例,2011年仅湖南岳阳县拍卖东洞庭湖采砂权所得就有1.2亿元,整个洞庭湖区采砂业资产已高达30多亿元,三江口水域是长江水生生物和运输船舶往来江、湖的必经之地,也是砂石料水上的交易市场,在人们高度聚焦江豚死亡的日子里,三江口水域每天入市交易的运砂船仍然有约500艘,可见采砂量之大。然而,暗砂发育充分的区域多为底层水大面积静水区,有机物和浮游动植物丰富,是鱼类索饵场所,也是豚类的摄食场所,人们不断地挖砂、运砂,使江豚、鱼等水生生物难以有稳定的栖居、索饵、摄食场所,类比人类社会,江豚的“家园”“产房”被不断毁坏,回家“道路”、食物来源被反复阻断,长期处在无家可归、无鱼可食、无安全保障的多向夹击之中,生存状况是多么的悲惨。江豚和白鱀豚同为长江上的精灵和难兄难弟,江豚的处境当然也是白鱀豚的处境 。

我们履行保护职责,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有科学依据地控制应当控制、可以控制的水上人类活动强度,减轻减缓白鱀豚受到的各种胁迫,显著改善其生存环境,无论是一些点状存在的安全区域、交替出现的安全时刻、部分削弱的人类活动强度,都会起到保护的效果。就是要像长江新螺段白鱀豚保护区那样,严格实施禁渔期和限额捕捞许可制度,减轻捕捞强度;引导渔民转产就业,使区内长期作业渔船由过去的2780艘减少到2009年的827艘,计划再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年禁渔;严厉打击使用有害渔具渔法,加强对涉区建设项目和沿江企业排污的生态监管等。我们是国家保护战略下的主动保护,积极化解“人”与“物”的矛盾冲突,但实际执行中又倾向于不采取任何实质性保护措施,不下决心优化涉江涉区人类活动,只是一心想着通过不断的监测、评估就能改变物种濒危的被动局面,迎来白鱀豚种群发展壮大的好形势,其他一些涉保护区管理研究项目也多采用同样思路,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些人急着要从几个长江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名称中取掉“白鱀豚”改称其他,怕名实不符,显示不那么充满信心;一些人立项报批要把2007年发现白鱀豚的铜陵江段南汊江截弯取直开发为新的航道,而不是激动、欣喜并抓住机会给予特别的保护;一些人不是宣讲还有白鱀豚坚强生存的喜人景象,出谋献策加大保护力度,向上提升保护气势,而只是反复警醒人们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或表现对保护束手无措。面对这种种“生态底线”全无的迷茫状态,我们需要大声疾呼,唤醒各方面保护白鱀豚的高度自觉,尽快行动起来就能争取到白鱀豚得以良好保护的光明前景。只要这一旗舰性物种地位不倒,长江中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就差不了,因此这绝不是白鱀豚1个物种生存死亡的问题,绝不能轻易放弃原生境的保护。胜利之师讲究师出有名,败军之将也要总结经验,白鱀豚不能在没有采取足够实质性保护措施前就此灭绝了。

节选自《自然保护区展望: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一书

 

 

 

阅读 479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