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中俄跨黑龙江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交流会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重召开。作为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的重要参与者,挠力河保护区管理局与中俄两国生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湿地旗舰物种保护、跨境协作机制建设、科研监测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分享挠力河的保护实践,汲取其他保护区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深化跨境生态保护凝聚了新共识。会上,挠力河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高级工程师王广鑫分享了挠力河保护区在科研合作、宣教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挠力河保护区科学规划湿地修复工作,2014-2021年湿地修复区域面积20万余亩,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从地理空间角度形成退耕还湿地块空间分布、变化的基础数据;通过搭建人工繁殖巢、优化觅食栖息地等措施,持续开展东方白鹳、白枕鹤等旗舰物种的专项保护;构建“自主研究 多方协作”的科研体系,强化“两库一中心”建设,积极牵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黑龙江省自然与生态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联合开展退耕还湿区域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碳汇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15项科研课题;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管理凭条,集成遥感影像资源、大数据采集分析和物联网互联技术应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信息采集、生态因子监测、湿地保护设施设备等工作,为保护区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湿地是跨境生态系统的“生命线”,保护行动从不孤单。此次中俄跨黑龙江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交流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跨越国界、携手同行,才能更好的守护黑龙江流域的每一片湿地、每一群候鸟,挠力河保护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吸收借鉴各保护区的先进经验,让三江平原的湿地生态永葆生机,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编辑:张 洋
一审:张 洋
二审:王广鑫
三审:赵 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