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4月22日是第四十六个世界地球日,旨在增强民众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地球日来临之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过去20年的卫星监测数据发现,近些年来,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增加了本国的植被覆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赢得广泛国际赞誉。
方向正确 成效显著
近期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植被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全球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约40亿吨。取得这样的成绩,“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政策功不可没。”悉尼大学农业与环境学院环境学系研究员宋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坚持该政策有效扭转了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使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森林在净化空气、吸收温室气体、涵养水源、支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近年来,中国对大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江苏的太湖曾经经常性暴发赤潮,通过综合整治,太湖水质显著提升,藻类密度大幅下降,富营养化问题得到了遏制。”
美国自然资源协会亚洲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丽对本报记者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切实行动起来治理环境。中国推出了“水十条”、新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规政策,与美国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行动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力度,表明中国已经朝着正确方向在前进。例如,中国已经决定控制煤炭的消费量,以减少碳排放,这不仅会释放巨大的环境和健康效益,对于中国的能源和经济结构调整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明年正式启动,这将有利于提高能效和控制碳排放。除了在能源方面下功夫外,中国也正致力于开展智能城市、可步行城市、推进交通领域节能等多个领域的治理措施。
费雯丽谈到,从目前许多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治理环境并不一定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例,该州在过去40多年里经济保持增长的同时,人均能耗在下降,提高能效的项目帮助人们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有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0.7%,这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下降。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减少其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同时经济依然保持良好的势头,经济结构重心也在从重工业逐渐向污染少的服务业转移。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环境和经济的“鱼和熊掌”中国可以兼得。
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主席乌希·艾德告诉本报记者,到2030年人类对于水的需求量将大于水实际的可供应量,即需求在增加,但是水资源却没有增加相应的比重。中国政府对于这一现状和问题有着清楚的认知和明晰的态度,在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方面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各国及相关机构间加强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水资源学会会长尹炳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水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他对中国的整体水资源治理工作持非常肯定的看法。在国家机构政策层面上,韩国和日本负责治水的机构分别为韩国国土交通部和日本国土交通省,而中国专门设立了水利部,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领先的。具体到行动上,中国对于黄河的治理让他印象深刻。
多管齐下 协同治理
保护环境关键在于落实相关制度法规。宋欣表示,中国在完善环保法律法规、鼓励科技创新、转换经济生产模式、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数举并进昭示着中国正在向环境污染全面宣战。“首先,近年来中国对环保法进行大修,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各类环保章程和排放标准,解决了生态环境治理‘有法可依’的问题。环保部的职能得到了空前加强,让人相信‘执法必严’绝不是一句空话。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绿色发展,比如,降低了低端制造业及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的工矿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等。此外,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宋欣建议,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还应树立“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战略眼光,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环境和生态科学类教科书,培养年轻一代的环保责任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告诉本报记者,大气污染是当前民众关切的问题。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工业、交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只有多管齐下治理才能出成效。2013年9月开始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了很高的目标,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看到各地已经采取行动,京津冀地区开始淘汰产能落后的污染大户,一些城市陆续开始淘汰黄标车,采用提高油品质量、新能源公交车上路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汽车排放。中国的空气治理,点多面广,需要确定一些优先考虑的政策和技术,比如推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使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还应注意协同治理,这需要技术、不同区域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
韩国绿色国土水管理研究所所长申铉释告诉本报记者,从历史上看,部分西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环境的恶化,而且由于当时缺乏认知,治理进程十分缓慢。在他看来,中国并不相同,中国了解问题的本质,这对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是良好的机会。在东北亚地区范围内,申铉释指出,韩中日三国未来应在河川治理领域加强合作,具体包括水的质量、河川生态、河流管理等方面,加强共同研究、方案治理。另一方面,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如水道管理方面加强研究合作、政策交流也至关重要。
全球环境基金主席石井菜穗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是全球环境治理十分关键的一年。认识到生态服务系统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价值,将有助于决策制定和国家发展。中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自身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还将为其他国家发挥引领作用。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