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更积极的看待自然保护区传统社区因素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25/2/16 17:31:49

区域生态相对完整、面积足够大、覆盖保护对象多,是自然保护区有效呵护自然的前提条件,由此一些散布自然区域的村落、耕地等,也可能连带划入保护区成为其社区,编制自然保护区规划,考察评估其管理工作,区社关系、社区发展向来都是重要内容。近年来由自然保护区并转的国家公园,也大体延续了这种情况,如《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要求“统筹处理生态保护与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加大对原住居民“绿色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公园管理局设有协调部,负责“区内有关群众工作”“促进社区发展与产业优化”等。

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性话语中,传统社区又常常是负面形象。如许多人批评保护区划建工作粗糙、简单、不科学,没有把社区剔除在外,区外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强势进入加大保护管理压力,亦可能阴差阳错剑指社区,由此而常有调出、搬迁社区的声音,或因为存在社区因素保护区被降级、撤销,更有甚者一方面试图硬性分割既有人与自然共存关系,一方面又拟议特许经营引入新的开发利用活动。去年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耕地保护情况,列举问题中也包括“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提出未来将“逐步调整或者退出”,耕地和村落有着高度相关性,调整退出耕地也意味着社区体系的整体调整退出。

其实,在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存在社区有其客观性。一是偏远村落多和自然区域交错共存,有的历史久远,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一部分,保护区难能将其区隔在外。虎豹是凶猛动物,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片区仍有29个自然村屯近万人口,可见在有人区域创建无人区绝非易事。二是传统社区与保护方向一致性较好,特别是有些核心保护价值与当地社区密不可分,如陕西洋县姚家沟村是残存7只朱鹮的最后家园,建立朱鹮保护区不可能把姚家沟村排除在外。三是许多鸟类都有在农田觅食的习性,其它野生动物也常有光顾,为了农事活动有利于野生动物,一些保护区就近划入相连耕地片区,也是保护的需要。如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就以广袤农田著称,不予秋耕留待越冬鸟类觅食,贵州、云南的黑颈鹤类保护区都有这种情况,实践证明很有必要,就此有专家认为保护好越冬地社区传统农耕体系,才能保护好黑颈鹤。

那么,存在社区是否就影响保护呢,这要辩证的看。社区意味着人类活动,对保护当然有影响,但社区地域固定,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性好,自然生态也有韧性承受社区的低密度影响。过去,迫于生计社区可能有垦荒、砍柴、挖药材等情况,现在这种压力基本没有了,一些社区人口在减少,耕地在撂荒,产业走向绿色化,对保护的不利影响也在减少。特别是社区鲜明特征就是注重与自然共生,很多自然保护区的底子都是当地代代相传保护下来的。如贵州雷公山保护区的格头村有400年历史,寨子周围森林茂盛、古树参天,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树龄千年的“活化石”秃杉林,就在这个村。今天,社区依然是自然保护最可靠的同盟军,同意他们的村落、农田、林木等一并划入保护区提升保护功能,发挥在地优势参与保护,为管理提供支持,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情况等,对保护的贡献是主要的。

再者,自然保护区是否限制了社区的发展呢,初创时期互不了解、适应性差,区社矛盾可能比较多,随着不断实践、提升保护理念和国家的发展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得益于保护区社区发展项目、充盈的生态服务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政策,社区现在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成为人们向往之地。如开展游憩、观鸟活动,发展生态产业,游客们来保护区呼吸清新空气、领略明媚阳光、品味天然食物、体验自然美好的同时,给社区带来实惠。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内50个自然村2万多居民,依托鸟导、农家乐、民宿、生态种植促发展,初显自然保护区融合乡村振兴的潜力。朱鹮之乡陕西洋县,截至2023年底认证水稻等朱鹮觅食地有机种植面积17.68万亩,农产品加工制造业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3种,首批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

以此观之,自然保护区存在低密度人类活动的传统社区,虽与“自然”有所不符,可也算自然而然。二者拥有共同的地理空间、生态系统基础和文化背景,相互融合,近距离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搞好了就是对建设美丽中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中提到: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村庄干净整洁、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形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这分明就是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目标,也是当前许多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写照。

自然是永恒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终极目标是没有自然保护区及其它形式的划区保护,祖国城乡郊野、山川大地到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花园“。鉴此,为了稳定当前的保护和进一步壮大保护区事业,为了发展社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美丽乡村,有关各界要更加积极的看待自然保护区的传统社区,承认他们对保护区及其保护的不可分割性,不因保护而搬迁社区或调整保护区撕裂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保障社区与保护方向一致性的发展权利,特许经营的生态容量要优先偏向社区,大力支持社区建设美丽乡村。


 

阅读 489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