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理论研究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生态环境变迁与早期黄河文明中心转移(四)

媒体:《自然辩证法研究》  作者:张纯成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5/3/4 9:51:50

    4 洛阳到殷墟:黄河文明中心的东移

    在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原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现存最早的历法专著《夏小正》是原始农业发达的标志,因为历法的制定与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原始农业发展引起的过度垦荒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陶器的烧制和青铜器的冶炼,势必对其统治中心地区林木过度的砍伐。一旦暴雨肆虐,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偃师二里头城址北部就被洛河水严重毁坏,东部河水冲淤严重。夏代末年,旱灾和地震更加频繁。洛阳地处邢台—河间地震带与许昌—淮南地震带的交汇部位,自古以来就是地震多发区,张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首先在洛阳使用就是证明。古本《竹书纪年》载,“十日并出”,今本《竹书纪年》曾说“地震,伊、洛竭。”这些记载说明夏代末年洛阳气候炎热异常,并且发生了地震,伊、洛河水枯竭断流,旱情严重,5年不收,豫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仰韶温暖期将要结束前的气候波动引起的干旱化,尤其是夏王朝统治中心地区长期的农业垦殖使植被稀疏,旱灾威胁严重,农业欠收。这种环境恶化状况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较为突出,而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商人受旱情影响较轻。把自己打扮成吊民伐罪时代英雄的商汤,在与夏的争锋中,最后灭亡了持续统治约达470年的夏王朝。

    商汤灭夏之后,在离夏代主都斟寻东北约6公里处的伊洛交汇处西侧的洛水之阳建都“西亳”。从商汤居亳到仲丁迁隞,共有11王以斟寻为都,持续长达200年。《史记·殷本纪》载,“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南亳是今河南商丘谷熟集一带,隞是今河南荥阳,相是今河南内黄,耿是何地,有多种说法,分别是河南温县、郑州和河北邢台。此记载说明,原居于黄河下游的商人逆水而上在洛阳附近的西亳建都后,相对稳定了一段时间。因为汤是个注重保护环境的君王,他反对竭泽而渔,不主张把鸟兽统统打光,这就是后人传说的“汤之仁德惠及鸟兽”。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才有了五迁都城。五迁中最根本的一迁是将都城由黄河下游迁至中游,即由商丘迁往洛阳,其他四迁不管学界对其地理位置的认识如何不同,但从东西方向上看,都没有越过郑州,即属于黄河中游地区。商代前期,都城为什么频频迁徙,使商民族过着游牧状态的生活?《尚书·盘庚》记载:“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这段盘庚迁殷时的动员令,其意思是:古来我们的先王都是保护民众的,很少有逆天时而动的,当殷国遭到大难时,先王心中不安,便会为民众的利益而迁陟[7]。显然,商王朝都城频频迁徙,是为了寻找更宜于商民族生存的生态环境。

    这种游牧状态的迁徙生活一直持续到盘庚时期。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为了彻底摆脱长期纷扰国富民强的频频迁都,寻找更适宜商人生存的环境,西渡黄河,将国都迁至古都安阳,时称“北蒙”。自盘庚涉殷,至纣之灭,273年,更不徏都。商民族寻找到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后,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呈现出被后人叹为观止的“武丁中兴”局面,发明了甲骨文字,创造了以“国之重器”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使殷墟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黄河商文明,之所以产生于安阳,除了政治、经济等原因外,安阳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盘庚迁殷,就是为了避开旧都恶劣的生态环境。大量的人文资料表明,北纬34°-36°之间,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阳处于北纬36°,有着宜人生存的环境条件。竺可桢先生认为,“在安阳这样的地方,正月平均温度减低3-5℃,一定使冬季的冰雪总量有很大的不同,并使人们很容易觉察”[5]。李民先生通过对安阳气候、动植物生长、土质、地貌和矿藏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安阳气候当时比现代温暖,生存有大量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全年都有可能降雨,并有较好的植被条件[7]。例如,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水井,这说明安阳当时雨水充沛,河流密布,水能够满足农田灌溉及食用的需要。而同时期其他地区的考古发掘,却发现了水井,如洛阳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口呈长方形的水井,河北藁城台西也发现一口呈圆形的水井。这个发现说明豫西地区和河北地区均没有安阳水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而不是居于安阳的商人没有掌握打井技术。殷都沿洹水而建,使古都安阳具有优美的水环境。洹水自殷墟以西的太行山流出,及至殷墟,河床陡然平缓,虽有便于灌溉农田的益处,也有遇洪受灾的可能。为导引和分洪洹水,商人在宫殿区挖一条长约1750米,深约5米,宽约7-21米的大壕沟[7],创造了优美的人工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商人非常注意气候的变化,已经知道置闰来确定正确的季节,并在观测天象的基础上进行占卜。“在殷代时期,中国人虽然使用阴历,但已知道加一个闰月(称为第十三个月)来保持正确的季节”。“在殷墟发现 10万多件甲骨,其中有数千件是与求雨或求雪有关的。在能确定日期的甲骨中,有137件是求雨雪的,有14件是记载降雨的。这些记载分散于全年,但最频繁的是在一年的非常需要雨雪的前五个月”[5]。殷墟离太行山较近,而太行山有良好的形成金属矿藏的条件。古太行山林木充足,又为发展古代的冶炼提供了燃料之源。为了进行青铜冶炼,商代都城一直沿着山东河南山地边缘迁徙,都城沿山而建,既方便采矿,也利于冶炼,安阳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证明了商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对于殷墟的生态环境,李民先生在分析后写道:“当时殷墟是前带河,后被山,北有漳、滏,南有开阔开原,而洹水经流其间;气候较为温暖,土质较松软,周围又有许多沼泽地和丛林,既利于农业,又利于狩猎和手工业;东边的大河虽然常有泛滥之虞,但殷墟居于由西向东的漫漫倾斜地带,可受大河之利,而无大河造成的洪水灾害;这里既是农牧业基地,又有矿源,也是手工业发展的良好场所。”[7]美好的生态环境使商人在此建都255年,在此发明的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载的演变而承续至今,特别是今天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之后,其他的古文字,如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等,都相形见绌。它不仅印证了中国先秦三代的存在,还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五个世纪,黄河文明又上升到一个高峰期,安阳殷墟成为黄河文明发展的又一个中心。

阅读 1267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