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国宝朱鹮出国记

媒体:大智秦岭库  作者:内详
专业号:陕西朱鹮保护区 2020/9/18 16:05:19

来源:大智秦岭库  2020-03-24

  朱鹮,一种古老而美丽的稀少鸟类,是亚洲及中国的特有物种。其在中国有“吉祥之鸟”之称,据说是与传说中的仙鹤最相像的鸟;同时,其拉丁学名为“Nipponia nippon”,直译就是“日本的日本”。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以鸟名同称国名,足见其与朱鹮的渊源。

一、朱鹮生存堪忧:种群“濒临灭绝”

     一、朱鹮生存堪忧:种群“濒临灭绝”

    1963年,苏联境内最后1只朱鹮在哈桑湖灭绝;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还未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政治家通过私人关系写信给时任中国科学院的院长郭沫若,希望关注野生朱鹮的情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环境厅向中国国务院环境委员会正式提出在中国寻找野生朱鹮的请求;1979年,日本仅存了9只朱鹮(《人民中国》日文版1979年第8期);同年,朝鲜境内的朱鹮在板门店销声匿迹。1980年以后,日本将境内最后5只野生朱鹮捕捉,实施人工饲养和繁育,但也相继死去,留下的几只都丧失了繁殖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1958年前调查时,数量已极少”,随着“改水田为旱地”、“改单季稻为麦稻两熟”、“垦荒滩为耕地”、“树木滥砍滥伐”、“人为生活交通干扰和猎杀”和“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因素,根据官方报道,“近20年未见朱鹮踪迹,以为灭绝”。但是,根据陕西省“朱鹮调查组”在1979年2月至9月期间调查得知,民间近两三年还有群众在秦岭南北麓偶尔看到过朱鹮。

图1    笔者拍摄于洋县朱鹮展馆

二、朱鹮出国前:中日各界“频频互动”

    1978年,我国正式开始了野生朱鹮的调查。同年,日本为保护朱鹮,向我国提出赠送的要求,并希望到中国参加朱鹮的科学考察。目前可查史料显示,日本未能如愿。

    1980年7月,日本友好学术研究访华登山团长九山精一共九人登太白山考察。

    1981年2月,日本京都市赠送陕西省西安市大山樱花50株,栽植在兴庆公园内的阿贝仲麻吕纪念碑景区;4月,日本林业同友会常务理事神足胜浩带领的日中农交林业技术交流团一行八人,到陕西省拜会省林学会,参观渭南凭信公社造林、“四旁”绿化和西安名胜古迹。

    1981年5月下旬,历经三年多的苦苦寻找,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调查团队终于在陕西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随着幼鸟“华华”移交北京动物园,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围绕着野生朱鹮的保护和繁衍,特别是日本,不管是民间团体,还是到政府部门,时常派代表团来华交流,频频“与陕互动”,意欲“引鹮回日”。

    1981年8月,日本全国森林组合会会长喜多正治等11人,参观淳化县的绿化和水土保持,并拜会陕西省林学会领导;10月,中日两国协力拯救朱鹮的意愿确立,在此后的三年,“日本环境厅、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鸟类保护联盟等组织通过合作方式捐赠从望远镜到孵化器等保护设备和资金,帮助洋县修建朱鹮饲养救护中心,修建朱鹮食物养殖设施,极大地缓解了朱鹮保护经费不足和设备短缺的局面”。

    1982年4月,陕西省政府确定“每年4月11日至4月17日为爱鸟周,4月11日为爱鸟节”,之后加强鸟类的保护管理,并在省内掀起了护鸟宣传高潮,使朱鹮等珍禽数量有了明显增加;10月,日本京都大学木材研究所所长道口陆昌教授来西安参观讲学;11月,日本国香川等四县赠送陕西省西安市垂樱和重樱各50株,植于西安青龙寺的空海纪念碑周围。

    1983年2月,日本京都市赠送陕西西安市动物园黑颈天鹅2对、魈山1对、火烈鸟5对,陕西省回赠其黑叶猴一对。3月,日本京都府赠送陕西金松10株,植于楼观台森林公园,樱花100株,植于西安大雁塔风景区;陕西省回赠火柿子苗50株,石榴50株,铁杉10株。9月,以猪野旷为团长的日本国土绿化技术交流团一行7人到淳化县考察林业。

    1984年10月,通过人工保护和自然繁育,陕西朱鹮已增长至17只;12月,陕西省政府批准,在洋县建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省县双重领导,以省林业厅为主,初步创建了稳定良好的种群保护和繁衍环境。

    1985年,为支持保护抢救国宝大熊猫,日本京都市市民一次捐款1007万日元,并派京都动物园园长专程来西安送交捐款。

图2   笔者拍摄于洋县“朱鹮家园”

三、朱鹮出国前的磋商:“朱鹮比大熊猫更珍贵”

    198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第二次会议在林业部召开。中日双方围绕“朱鹮保护”、“鹤鸟保护”和候鸟环志进行了初步讨论(下为本次会议记录摘录):

    中岛良吾(日本代表团团长,以下简称“中岛”):在日本有一个号召,“自然要我们,我们要自然;自然与我们合作,与我们共同生活”……朱鹮问题,日本现在剩了3只,人工繁殖很难,请中国合作繁殖。听说中国朱鹮有18只,日本只有3只,如日本的死了,只有中国有,在国际上是很重要的,日本要保护……

    刘某部长:中岛先生提的三项建议,我也很感兴趣。通过这次会议讨论,我想是会达成协议的。尤其是提到的朱鹮,我们希望这个鸟能繁衍下去。中国尽最大努力保护,也欢迎友好国家来保护。

    ……

    中村玲子(日本野鸟之会):希望与中国在朱鹮方面合作。在中国、苏联、北朝鲜还可能有朱鹮,野鸟之会拟调查。

    ……

    卿某司长:初步设想派摄影组去日本摄鸟类保护科研电影,在中国放映,日本也可来中国拍摄。

    ……

    本田隆平(日本新泻县环境保健部):佐渡朱鹮保护区面积740公顷,现有朱鹮3只,一雄二雌。一只雌鸟已17岁,今年有产卵现象,但未产,估计与老化有关系,计划注射“促性腺激素”,此系第一次,在世界上还未见过,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此外,还准备人工授精。

    中岛:人工授精还有很大困难,希望中国借给一只雄鹮。

    ……

    中岛:如果中国借给一只(北京动物园现养的),我们准备笼子。

    ……

    中岛:自然繁殖比人工好。很敬佩中国的做法,日本学习。如提出具体问题日本愿作任何合作,对此作出贡献,付出很大努力。

    卿某司长:希望朱鹮拿到日本后,向群众宣传,开展一次募捐活动,支持中国这件事。朱鹮拿出后,建立一个中日朱鹮研究中心。双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为双方所有,繁殖后代归双方所有。将来中国保护好了,还可送雌鹮去日本。要办双方下决心搞出成果来。这是粗线条的想法,细节问题再研究。

    中岛:你讲的很好,回去后举行一次朱鹮合作会议,立即研究。拍电影要达成协议,最好将一些具体事再会上定下来,明年去日本考察时定下来。会后,有日新闻记者招待会,能不能说,特别是朱鹮,已达成协议?

    卿某司长:可以说已达成原则协议,具体问题以后再研究……双方都有一个愿望,一致努力把朱鹮保存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合作。如中曾根首相来北京时,提出为中国的大熊猫募捐2亿日元的目标。朱鹮比大熊猫更珍贵,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岛:我们民间、政府是一体,借民间之力进行朱鹮合作。下次在东京会议上提出具体方案,现在谈的是原则,抽象的。

    卿某司长:确定下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中岛:明年在东京举行朱鹮会议,后年在东京举行工作会议……

    ……

    1985年6月,林业部派出卿建华副司长等6人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中日鸟兽保护”会议。会上,中日双方主要就两国共同保护研究朱鹮进行了协商,签署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会议纪要》。从此,两国开始了联合保护朱鹮的合作。这一年,陕西省协助五省(区)编写了《鸟与人类》科普宣传册。通过对朱鹮栖息环境进一步采取保护、人工投食和人工饲养等措施,创造了一窝一次繁殖4只幼鸟的最好纪录。

图3    笔者拍摄于“陕西朱鹮救援饲养中心”

四、朱鹮使者出国:“巩固中日邦交”

    1985年6月的“中日鸟兽保护”会议后,中方将洋县1981年繁殖的一只朱鹮“华华”(北京动物园养殖,已4岁)借给日本三年,欲与日本朱鹮进行配对,进行人工繁殖;10月22日,华华抵达日本东京,一时间,朱鹮“华华”赴日相亲的消息在日本引起轰动,把日本的动物自然保护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但遗憾的是,因日本仅存的那只朱鹮“阿金”早已垂暮老矣,“华华”前后在日本“相亲”一年,终未能繁育成功。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又一次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磋商过另派朱鹮“出使”日本的相关事宜。

    从1985年后的十年间,中国曾几次把朱鹮送到日本,和日本朱鹮进行“婚配”,都未能成功。但日本并未停止挽回朱鹮的努力。

    1988年3月,林业部与日本环境厅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及其栖息地计划确认书》;7月,与日方有关部门签订了《会谈纪要》和《备忘录》。

    1994年9月,中国借给佐渡岛一对朱鹮“龙龙”和“凤凤”。然而当年12月,“龙龙”就在岛上的保护中心死亡。1995年,“龙龙”(标本)和“凤凤”由日本派专人送回故乡洋县。

    199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一对朱鹮就是江泽民主席送给日本的国礼。据了解,江泽民主席访日前,日本政府正式派员到北京,向中国提出了希望赠送一对雌雄配对朱鹮的要求。中国政府赠送日本一对朱鹮后,日本每年均向我国提供朱鹮保护政府合作经费。这对朱鹮被命名为“友友”和“洋洋”。“友友”象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洋洋”则表示它的老家是中国陕西洋县。在日本皇宫,江泽民主席将一对朱鹮的照片亲自交给了日本明仁天皇。

    1999年,“友友”和“洋洋”空运到日本,并生下了一只健康活泼的雄性小朱鹮,名叫“优优”,它出生的时候,日本各大电视台都搞现场直播,热闹程度不亚于去年大熊猫“香香”亮相引发的轰动;这一年,日本血统的朱鹮只剩“阿金”一只。

    200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日本,应日本要求,带去了一只“朱鹮新娘”,新娘名叫“美美”,是给“优优”的雌性伴侣。

图4    笔者拍摄于洋县朱鹮展馆

    2003年之后,因为禽流感,中日朱鹮交换的活动暂停;这一年,日本血统仅剩的一只朱鹮“阿金”去世,享年36岁。直到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带去朱鹮“华阳”和“溢水”。

    2010年12月,由中国和日本共同合作的“人与朱鹮和谐共存的地区环境建设”项目在西安启动。项目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在此期间,日方承诺提供无偿资金约4.5亿日元(约合3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调查完善项目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朱鹮再一次成为了两国的友好使者,中方时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了1对朱鹮种鸟。

    截至2020年,通过中日两国共同的努力,朱鹮种群繁衍壮大。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的7只发展近3000只,日本朱鹮种群也已达500只左右。而陕西省对朱鹮的拯救保护,已被国际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朱鹮是幸运的鸟儿,它的命运被人类不断改写和延续:从最初改革开放前的“濒临灭绝”,到三年艰辛调查后偶然重新发现,再到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联合保护,进而延伸到中日两国间的科研合作交流;从自然繁衍到人工繁殖,再到放生回归自然,朱鹮种群正不断繁衍壮大……转眼已过去近40年,中日朱鹮保护合作取得了共赢,已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成功范例。而国宝朱鹮的一次次出国,既为“友好纽带”,也是“和平使者”,推动着我国国际人文交流,传递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睦邻友好的心声。

 

参考文献

1.《朱鹮调查报告》,朱鹮调查组,1979.10;

2.《陕西林业大事记》,《陕西林业》杂志编辑室,1988.3;

3.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第二次会议》会议记录,许树华记录,1984.12;

4. 《日本人有多爱朱鹮?》董鑫,2018.5;

5.  其它与朱鹮相关的报道。

作者介绍和文章说明:

孙亚东,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文中内容为笔者整理编写而成,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同时,由于渠道有限,如有不妥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阅读 7154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