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闽江口迎来了一群又一群美丽的“客人”——候鸟。
11日14时开始涨潮,闽江河口湿地的巡护队长林家筹开着船沿着湿地巡逻,目光注视着江面上和芦苇丛中的一举一动。
“一方面是看有没有人放网捕鸟,另一方面还要观察这些鸟有没有异常情况。”林家筹这个冬天基本上是“无功而返”,在他看来,这是件好事,“说明大家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的意识提高了许多”。
48岁的林家筹是长乐市潭头镇克凤村人,过去从事捕捞和养殖业,保护区成立后,改行做了巡护员。
在飞起的一群鸟儿中,林家筹准确找到了一只黑脸琵鹭。“去年冬天,这里发现20多只黑脸琵鹭,这个冬天已发现70多只了。”闽江河口湿地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处落脚站,充沛的食物每年都吸引数万只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来这里越冬、觅食的鸟类持续增加,芳草萋萋的湿地上又现万鸟翱翔的场景,吸引众多生态摄影爱好者和观鸟人士前来拍摄、观鸟。
利用也是一种保护
鲜为人知的是,万鸟云集闽江口的背后,还在进行一场人与草的战斗。
随着潮位的不断升高,芦苇被淹没在水中,不少鸟儿往实验区里生态鸟岛飞去。
“它们在这短暂停留,还可在这里找到食物。”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主任杨渭平说,新世纪以来,来自美国的互花米草开始在这里蔓延,这些外来入侵植物植株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超强的繁殖力令本土植物节节败退,也导致鸟类的食物失去生长的环境。这近千亩生态鸟岛原是被互花米草侵占最严重的区域。
省野生动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室主任余希多年来常驻闽江河口参与治理互花米草。他说,经多年实验发现,通过“围堰”来治理互花米草是有效的。这方法通过筑起60厘米高的围堰,先把互花米草割掉,再用水淹没21天,才能根除。
互花米草繁殖能力非常强大,隔离失败又将蔓延。为更好地保护候鸟栖息地,一种双赢方式浮出水面,保护区通过与养殖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允许每年4-9月养殖,冬候鸟抵达前全撤离。余希说,之所以允许养殖,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以人为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另一方面,到闽江口湿地的大部分是冬候鸟,停止养殖后还有不少小鱼小虾,可为候鸟提供食物。
几年下来,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这个曾难觅鸟踪的区域又逐渐恢复了生机。同时,许多当地百姓也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增收。
2013年6月,闽江河口湿地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目前这一方式只在实验区推行。
“一个和谐的保护区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杨渭平表示,保护区在升级完成后,当地部分老百姓告别了传统的养殖业,因此,保护区管理处在依法、依规地引导百姓开展有序养殖的同时,开发旅游、采摘等第三产业。
最大化发挥湿地效益
我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较丰富,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类21型,湿地总面积87.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7%。
近年来,由于过度、不科学的资源开发,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使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物种受到破坏。以福州为例,据统计,2009年-2013年底,福州湿地减少面积约3800公顷。流失的湿地类型主要为水产养殖场、沙石海滩、岩石海岸。
福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规划的《福建省湿地保护规划》和《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中,这些区域属三级湿地生态功能区,可合理利用,并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重大经济价值,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支撑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针对湿地,提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专家刘伯锋说,湿地是多功能的,关键是实现它的功能最大化,比如一个海湾湿地,既可支持航运发展经济,又可以生产水产品,还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地。那么,在保护湿地的过程中,就要考虑湿地功能的多样化,实现效益最大化,不能片面地考虑某一方面的作用。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