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新年新起点向着新生而努力(下-1)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19/1/10 8:26:45

陶思明

null

扬子鳄的人工饲养繁育伴随野外分布调查、保护和利用研究而出现,并非始于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但人工饲养繁育的规模化、常态化、“保护”主流化,明显以迁地保护取代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功能的,却非其莫属。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科学出版社,1998)记载,1976年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采集一窝野生鳄卵进行人工孵化,孵出幼鳄16条;1979年上海动物园人工饲养成鳄产卵和人工孵化获得成功;随后宁波动物园和浙江吉安县人工饲养的成鳄也产卵并孵出幼鳄。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7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工作,设有成鳄繁殖区、分龄饲养区,并有人工孵化室和幼鳄饲养室等设施设备,于1982年首次孵出幼鳄147条。这里所说“安徽省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诞生于建立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的1983年,其前身和出发点同样也是1979年设立的扬子鳄养殖场,此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是安徽省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二者共享一地。但这两个“牌子”内涵相左、目标不同、方法有别,本身就是很大的矛盾。

null

简而言之,自然保护区主张的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体的就地保护。在没有人为猎杀情况下扬子鳄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生存环境的良好性,要通过管控减免人类活动威胁显著扶强自然力,实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整体上的欣欣向荣,只要万物兴旺呈现我们常说的野生动物乐园光景,扬子鳄的物种前景就差不了,这符合自然保护预期。而繁育研究主张的是人为干预自然对象物的迁地保护,即获取野生扬子鳄活体、鳄卵进行驯化饲养和人工孵化,以显著增加单一物种人工种群数量为目标,理论上也有放归自然的设计,呈显先将野生扬子鳄变“家养”,而后再将家养扬子鳄变“野生”的路径。由于是从自然生境中单独隔离出扬子鳄、直接以生命体为工作对象,不仅野生扬子鳄担惊受怕,适应不断变换的复杂人工流程对其生态习性是很大的挑战,还因为弱化就地保护后自然生境加快退化流失,即使人工饲养繁育取得成功,放归自然却未能如预期的话,迁地保护就只能导致野生扬子鳄种群的净损失,生存环境更趋恶化,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便是陡增物种灭绝风险。是以自然保护区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品格、价值追求,积极协调处理不利于扬子鳄可持续繁衍生息的人类活动,实现对扬子鳄为代表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就地整体性保护,还是彰显强硬人为力走迁地保护路径,只求取得扬子鳄单一物种种群数量优势,而无论其人工与野生、生态系统中的扬子鳄抑或只是单一生命群体的简单存在,是关系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使命和主要保护对象前途命运及其严肃的问题。

null

从40年来扬子鳄人工种群与自然种群的兴衰变化和这次保护区“侵占事件”看,显然是养殖场在先占据主场优势,不用具体处理人与自然矛盾冲突,规模化饲养繁育扬子鳄促人工种群数量明显扩大,可以显性反映工作成绩、表面上缓解物种灭绝社会担忧的迁地保护占了上风,从指导思想、技术路线、成效评价上极大地影响着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扬子鳄的保护。这些年来,保护区奉献给社会、赢得广泛赞誉的最可骄傲业绩,莫过于“扬子鳄人工繁育成果丰硕,目前人工繁育扬子鳄存栏数达1.7万条,年生产能力逾2500条,扬子鳄人工种群已是‘六世同堂’。”(中国新闻网,2016.1.28)又如报道称:“‘开饭了。’一桶桶活蹦乱跳的鲜鱼被倒入鳄鱼池。”(《外滩画报》,2010.12.5)“近日寒潮来袭,宣城鳄鱼湖内的水温不适于扬子鳄越冬,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始对鳄鱼湖内成年扬子鳄进行抓捕,放入越冬暖房,这些越冬回捕的扬子鳄将在室内暖房‘冬眠’4个多月,直到来年春天,当气温达到14℃至16℃时,再将它们放回室外。”(凤凰网,2016.11.25)。以及不同年度的同类报道,如“寒冬到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扬子鳄陆续搬回暖房。”保护区内计划新建暖房,“设备将更加自动化,运送扬子鳄的车子能直接开到暖房内”,新家“也能让扬子鳄们的冬天过得更舒适。”( 中安在线,2013.11.26)“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逾万条鳄鱼完成越冬转场。”(新华网,2017.12.13)全球最大的扬子鳄养殖基地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人工种群呈几何级数快速繁衍”,“扬子鳄的性别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孵化箱)温度一手操控的。”(中新社,2018.8.7)体会“养殖基地”“开饭了”“存栏数”“年生产能力”“越冬暖房”“几何级数快速繁衍”“一手操控”等用语,无不都是强大人为力和一幅幅畜禽养殖场画卷的呈现,哪里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扬子鳄的蛛丝马迹。自然保护区还“首次制定了《扬子鳄饲养繁殖通用技术标准》,填补了中国扬子鳄养殖标准空白。”(新华社,2016.3.9),令以自然为本的保护区情何以堪。

null

但这些饲养繁育人工扬子鳄骄人成绩的取得,正是以损害野生扬子鳄为代价的,自然环境中扬子鳄的复兴发达出师未捷身先死大半,保护一步步滑向治丝益棼、不进反退了。在几百平方公里自然分布区内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已经少到历历可数的情况下,一致的说法是为防止野外灭绝,20世纪八十年代安徽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陆续从7个县“收集”(用语还有“搜罗”“收容”“救护”等)212条扬子鳄成体、21窝鳄卵实施迁地保护,按当期野外种群500条计,将近少一半被弄没有了。另有资料显示,1981年中美专家联合调查野生扬子鳄数量为300~500条,到2005年已不足120条(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报告,百度文库2016.10)。为什么建立专门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的同时,野生扬子鳄却短期内断崖式减少,想象原因并不复杂。不过野生扬子鳄悲惨遭遇恐怕还不至此,从“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野生鳄的孵化成功率和幼鳄的成活率”以及“过去收集鳄卵,都是在竹篮里放茅草或苔藓用于保温、保湿和减震,但远距离或车辆运输过程中,常因颠簸和震动过大造成鳄卵损坏”等论述看,即便后来不再抓捕野生扬子鳄成体,但为了稳定增加人工种群数量成就迁地保护伟业,继续从野外收集鳄卵回来人工孵化算作人工繁育,可能是家常便饭。

null

可以佐证的是,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成活率低。”“问题出在孵化、繁育环节:孵化室常年高温高湿,木质结构的孵化架时间久了发黑发霉,霉菌污染鳄卵,导致孵化成功率低;同时,集中式人工繁育,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不少幼鳄出现畸形、残疾等病症。”(《人民日报》,2018.8.15)另一方面,保护区养殖8000多条扬子鳄已经达到饱和,又根据《中国扬子鳄种源繁育工程》,新建了可容纳2万条的抚湖扬子鳄繁育中心(《安徽湿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012年建成当年投放种鳄200条,2013年“运了1000只扬子鳄到芜湖,被用于商业养殖。”(中安在线,2013.11.26)还通过出租种源和其他商业养殖单位合作,如2007年南京汤山扬子鳄养殖基地建成,为其投放种鳄670条,保护野生扬子鳄需要太多人工种源的疑团始得以解开。这两方面看似很矛盾,人工饲养繁育不易,可人工种群依然迅速发展,还能支持商业化养殖,除了经验积累、技术进步外,同期野生扬子鳄及其鳄卵仍然贡献很大,否则这些年野生扬子鳄怎么不多不少,老是保持在“仅150多条”上,难道它就不产卵不繁育?不说保护初期野生扬子鳄调查公开的种群数量低位数500多条,就以后期常说直到目前仍口径一致的150多条论,若其中有1/2产卵,一窝10枚(资料介绍10~30枚),自然成活率也只有保护区说的2%,那一年也得新增15条,10年就是150条,野生种群数量岂不也是翻倍了,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正如有报道指出的:“如果仅以数量衡量,人工繁殖的扬子鳄似乎距家族兴旺已不遥远。但现实却很骨感:目前全国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仅150多条,仍然未摆脱极度濒危状态。”(《中国绿色时报》,2018.6.29)“野生扬子鳄种群何时实现复兴?”竟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null

阅读 1355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