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想法 > 热点评论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八水润西安让城市灵动润泽

媒体:西安晚报  作者:赵辉谢伟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5/7/6 21:18:01

“‘八水润西安’工程,把‘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这句话落到了实处。为古城百姓打造更多的近水、亲水、乐水的好去处。” 市“八水润西安”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人这样说。

历史上西安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然而,受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到20世纪末期,“长安八水”水量衰减,污染严重,堤岸破损,满目疮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2012年7月,西安首次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要求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安的水资源,将库、河、渠、湖、池有机连通,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现水的生产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善价值,服务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三年来,设想已一步步变为现实,随着“八水润西安”工程的相继实施,使昔日垃圾遍布、破败不堪的河道,变为堤固洪畅、水清岸绿的亮丽风景线;将干枯废弃、蚊蝇滋生的湖池,变为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的生态示范区;把跑冒滴漏、千疮百孔的渠系,变为坚固整洁、水流通畅的引水大通道。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离市民生活越来越近。

“润”字点题  治水理念的飞跃

从古至今,西安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的滋润,尤其是长安“八水”,为千年古都的繁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辞赋《上林赋》中写道“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从此之后西安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美誉。

  今日“长安八水”是指北边的泾河、渭河;东边的浐河、灞河;南边的涝河、潏河;西边的沣河、滈河等八条河流。八水之中,渭河、泾河为过境河流,其余六条河流均发源于我市秦岭北麓,历史上均直接汇入渭河,后由于河流改道,浐河成为灞河支流,滈河成为潏河支流,潏河又汇入沣河。

为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进入新世纪,西安在城市局部实施了部分河系、湖池治理工程和引生态水进城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水量骤增,也促使“长安八水”逐渐演变为城中河,于是便有了“八水进西安”之称。

但无论是“绕”还是“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安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脆弱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西安全面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7月,首次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要求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安的水资源,将库、河、渠、湖、池有机连通,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现水的生产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善价值,服务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从“绕”到“进”再到“润”,虽然是一字之别,但其外延和内涵却发生了深刻变化。“润”字,涵盖了“绕、韵、进、惠”等含义,内涵丰富,体现了水的滋养、滋润功能,更能惠及民生,造福子孙,同时也丰富了西安治水的历史文化气息。

西安的治水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

精细实施  打造恩泽后世的水利工程

2012年12月,经过半年的踏勘、论证和问计等多个环节,《八水润西安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上级审查。总结归纳起来,就是实施“571028工程”,即建设5条生态引水体系,打造7片湿地,生态修复10条河系,新建、改造提升28座湖池。

按照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应急备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有效补充”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以及“自然河流为主轴、人工水系为主线、湖池湿地为核心”分布均衡,功能完备的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全市主要河流均得到有效治理,水面面积将达到7.6万亩,湿地面积7.9万亩。

2015年6月18日,雨后的西安格外晴朗,在渭河西安城市段南岸大堤上放眼望去,一面是绵延不息、水质明显变好的渭河,一面是鸟语花香、绿树掩映下的堤岸,而宽阔的堤坝就像一个伸开了双臂的巨人,护佑着古城安澜。这条长22公里的绿色长廊,绿化面积达1.2万余亩,生态水面2000余亩,是目前西安以堤、林、水结合的最大生态景观区。园区内共有生态湖面14个,湖面碧波荡漾、水草丰茂;湖中水鸟嬉戏、鱼翔浅底,呈现出一派自然野趣,给游人提供一处处诗情画意、休闲娱乐的生态乐园。

渭河南岸堤防的三年整治,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设计规划到精品施工,从种植养护到精心管理,其建设成为“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后诸多水利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整个治理工程不仅让渭河水质改善,河滨生态景观提升,更让它承载发挥了人文景观功能,使渭河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2014年五一节,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完工,建国门至朱雀门段的护城河碧水荡漾、画舫游弋,一派江南风光。通过景观改造、河道疏浚、污水治理和河湖连通等措施,让昔日的污水河变身水上休闲游览观光线。

一项项恩泽后世、关乎城市未来的水利项目,是“八水润西安”工程献给市民的一份份大礼,必将载入西安发展的史册。

引水养水  三年效果初步实现

“八水润西安”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完成了渭河、灞河等10条河流主要河段生态治理工作,建成318公里堤防,极大地提高防洪标准,确保城乡防洪安全;沿河绿化构筑的生态屏障,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提高约3平方米。

建成西安湖、仪祉湖、航天湖、堰头湖、桃花潭、护城河示范段等9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面积7683亩;建成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10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面积1.49万亩。渭河综合整治建成堤顶道路68.12公里并全部实施绿化,全省渭河整治第一桥——灞渭桥建成通行,渭河南岸实现全线贯通。

建成全国首座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丝绸之路博物馆,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建成一污二期等6座污水处理厂,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6.5万立方米;铺设再生水管道115公里,年利用量达到6432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5%。

10项水源工程扎实推进。2015年5月8日,历经5年多时间建设的西安第二大水源工程李家河水库正式向城市供水,从此所有西安市民饮用来自秦岭深处山泉水的愿望成为现实。

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我省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14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审查;2013年,我市夺得住建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水污染治理年度考核第1名的好成绩,2014年度考核继续名列前茅。

汉城湖30.26万人次、世博园11.6万人次、沙河湿地公园60万人次……这一系列数字,是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我市“八水润西安”工程部分景点的游客接待量,全市热点水景观景区都呈现爆棚之势,其他水景观游客人数也在快速增长。

水旺城兴  城市更加灵动润泽

“八水润西安”工程,提前近一年时间达到了“三年效果初现”的规划目标,它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最深刻的民生工程。

夏日的灞河沿岸,绿柳青青,花草飘香;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凉风习习;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白天,它是许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夜晚,更有众多市民前来纳凉赏景,品尝美食。

“每个周末只要天气好、不下雨,我们就会到浐灞这边来转转,看看满眼的绿色和宽阔的水面,让人惬意又舒畅,感觉非常好。”6月18日下午3点多,在灞柳生态园国家水利风景区长安码头附近,市民王师傅正在河边的柳树下纳凉。

他说,看着今天的美景咋也让人想不到前些年这里是什么样子,如今河里的水质越来越好,水鸟、野鸭等鸟禽类也多了起来,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这里给人以宁静和安逸。

在“八水润西安”工程重点建设区域之一的浐灞生态区世博园,其周边负氧离子日均值已达到每立方厘米3500多个,为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两倍;治理后的水生态工程周边生物链逐步恢复,水生物明显增多,浐灞生态区鸟类已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增加了3倍以上。

这是一场“绿色生态革命”,让浐河、灞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将一个生态重灾区建成水环境涵养功能充分、水生态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舒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化进步的生态新区,一改沙坑遍地、垃圾成山、河流污染的旧面貌。浐灞生态区也因此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灞上烟柳长堤,关中风情广运”的浐灞胜景已然重现。

如今,东有浐灞广运潭、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西安城市水系格局已经形成。水润古城,水旺城兴。西安因为水的滋润,将变得更美丽。

专家看 “八水”  “八水润西安”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实践

“八水润西安”启动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市委市政府特聘“八水润西安”工程专家顾问李佩成等,在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都对我市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的决策和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实施效果及发展趋势充满了赞赏和期冀。

2014年8月22日,王浩在西安考察水生态治理后深有感触,他说“八水润西安”工程是“十八大”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下一次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标志着西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八水润西安”工程规划科学性很强,可以说既是一个生态工程,又是一个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城市综合改造、增加城市后劲的得人心工程。

王浩认为,“八水润西安”工程可以总结为七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水资源,防洪、供水,保证了城市河流最基本的功能,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工农业的正常供水,解决了防洪的心腹之患;第二个层次是水环境,在水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把水质处理好,建设了大量污水处理厂,河流水质得到很好修复,西安在住建部城市污水治理考核中,连续多次名列第一;第三个层次是水生态,打造湿地公园,恢复河流的底息生物、浮游生物、小型鱼类,滨岸的两栖生态、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新的平衡正在建立;第四个层次是水景观,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水景观;第五个层次是水文化,把秦汉隋唐等核心文化都挖掘出来;第六个层次是水产业,把沿河区域诸如浐灞生态区等,都发展成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聚集区,结合它的升级换代,以水为魂,打造水产业;第七个层次是水经济,通过滨河土地整理,国土资源的大幅整治,提高国土质量、价值,给城市经济带来活力。

2014年7月9日,李佩成考察“八水润西安”工程后,对该工程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他说,“八水润西安”工程解决了生活、生态、景观等水的利用方面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符合“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精神,要继续抓住水源建设、河系治理、水污染防治、再生水利用、节约用水等环节,以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增大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西安市社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认为,“八水润西安”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是改善西安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人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是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基础,只有解决好城市的用水问题,西安才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最终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同时,“八水润西安”也是大民生战略的必然选择。面对“一带一路”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机遇,随着“八水润西安”建设逐步推进,在生态文明的滋养下,西安必将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2015年全市将新增生态水面2800亩 湿地6350亩

西安市按照“展示一批、加快一批、启动一批”的总体思路,围绕“河道综合治理、湖池湿地修复、水源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新增生态水面2800亩、湿地6350亩,大幅提升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

完成李家河水库工程收尾和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满足我市东郊200万人的供水需求;加快渭河支流入河口桥梁和堤顶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渭河西安段综合整治任务,实现西安段堤防全线贯通;完成黑河平原段右岸堤顶道路及绿化工程、沣河沣东新城段、沣河梁家滩段、潏河常宁段、石川河阎良城区段等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浐河全段综合治理,进一步构筑防洪保安体系。

加快推进清河航空基地段综合治理以及天桥湖、太平湖、潏河湿地公园、大峪引水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涝渭三角洲地下水源地、渭北工业园供水湾子水厂、引汉济渭西安输配水一期等工程,加快四污、五污等6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启动鱼化工业园、草滩工业园等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让西安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美好。

加快前期工作,启动涝河平原段、潏河平原段、滈河平原段综合治理工程及凤凰池、杜城湿地、高新湖二期、灞渭桥湿地、涝渭湿地、泾渭湿地、黑渭湿地等工程,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阅读 744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