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调查报告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野生中华鲟幼鱼重现长江

媒体:原创  作者:灞上人家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5/7/3 18:50:43

农业部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平应该是最早开始致力于保护和研究中华鲟的研究人员,1982年,他刚刚上班就参加到全国中华鲟人工繁殖巡视组织工作中,负责共同抢救中华鲟。他说,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华鲟体长可以超过4米,体重超过1000斤。

庄平至今记得,长江1981年正式节流,从此就把中华鲟的回游路径截断。亿万年在长江回游,要到长江上游繁殖,幼苗顺江而下,到长江口稍作停留,在大海中生长发育,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性成熟之后再回游到长江口,回游路径有时候长达5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使它在长江回游的路径减少一半。“刚截流的时候,不能到长江口的中华鲟父母们因为迫不及待想要突破大坝,最终造成头破血流,导致大批死亡。当时还有很多鱼被螺旋桨打伤,甚至截成两截。”庄平说,葛洲坝修建以后,中华鲟在长江生存的空间被压缩一半。

1982年,科学家在葛洲坝下采集到中华鲟幼苗,这一重大的发现说明中华鲟尽管被葛洲坝阻隔,不能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段产卵,仍有少量的鱼为了繁殖后代,在葛洲坝下产卵。并于1983年秋天获得中华鲟在葛洲坝下的繁殖成功的证据,“给这些爱国鱼留下了一线生机。”他说。

生态面临危机

庄平表示 33年来,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没有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有任何的产卵活动,中华鲟的生存处境堪忧。
中华鲟研究所工程师吴川也感慨地说,30年的努力依然没法阻止中华鲟濒临灭绝。“最近几年我们在葛洲坝下监测结果显示每年回到长江繁殖的中华鲟不足百尾,为什么每年回到长江繁殖的中华鲟这么少?其余放流的中华鲟都到哪儿了?”为了追踪中华鲟,2014年开始,每尾中华鲟都进行了T型标记和PIT标记,还发了声呐标记,等于给每一尾中华鲟配备了“手机”。
但整个长江生态决定了长江中鱼类目前的境遇,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处长赵依民直言,除了中华鲟以外,需要关心的长江鱼类太多了,长江有170多种鱼类,特有物种鱼大约一半没有找到标本。长江里面有三种鲟鱼全部是一类保护动物。

消失两年重现

然而奇迹又发生了,在今年4月,前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长江口捕到第一尾中华鲟幼鱼,后来又陆续捕捉到一批幼鱼,为中华鲟的救护带来一线希望。庄平认为,经过短暂的停留,在长江某个地方中华鲟又恢复产卵。第二个推测产卵场的位置又有变动,现在媒体上说中华鲟开辟新的产卵场。老的产卵场在四川宜宾,“爸妈”上不去,被迫在葛洲坝下产卵繁殖,现在葛洲坝产卵场条件受到限制,也许它们又找到了新的产卵繁殖的地方。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刘健处长告诉媒体,上海保护区在崇明岛东滩,保护区之所以建就是因为它是中华鲟的“幼儿园”,“小鱼一直会飘到长江口的附近,今年已经发现小的中华鲟,就是因为这是它的幼儿园,它们在这里面会集中待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在这里一个是长大,一个是适应在海里的环境。雄性是8年左右,雌性是14年左右才开始第一次发育,那时候又回到我们这里产卵,上海对中华鲟的保护就像‘幼儿园’与‘待产房’的功能。”他说,保护中华鲟在上海建这样的地方,就是在生命的关键点对它进行保护,这也是上海要建中华鲟保护区的原因。

刘健表示,长江口也是生态敏感区,研究人员正在想办法做修复,给中华鲟幼苗好的家园,“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在这里插成千上万根竹竿,每个竹竿下面就是很多小生物栖息的家园,这里的环境好了,我们小的中华鲟就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生存,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做了6年,效果初步显出来了。”

但对于此次发现的幼鱼是不是就是中华鲟幼鱼,研究人员也表示,还需分子鉴定结果,若真是,那可真是好消息啊!

阅读 1754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