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理论研究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甘肃张掖十三五规划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媒体:原创  作者:张汉军
专业号:张汉军 2016/2/16 16:15:17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张掖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一月二十三在张掖宾馆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张掖市人们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发展中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协调发展中建设河西走廊经济枢纽城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主要体现,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在绿色发展中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在开放发展中建设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发展中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四个先行:全面建成小康,在全省整体精准脱贫、实现小康目标上先行;全面深化改革,在盘活公共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及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上先行;全面依法治市,在依法规范行政、维护司法公平公正上先行;全面从严治党,在提高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上先行。

    双轮驱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靠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强化政府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打造经济增长“双引擎”,形成市场和政府“两只轮子一起转”的可持续动力机制。

   “六六”战略:充分发挥丝路战略通道优势,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河西走廊枢纽城市优势,在推行新型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能源富集优势,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在旅游文化产业体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优势,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上实现突破。

    纲要把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章进行了论证序述.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把张掖建成西部绿洲生态文明的典范。

第一节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实施《张掖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构建“一区、多点”为主体的城市化、“一带”为主体的农业和“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三大空间格局。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控制开发强度,科学划定三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功能区布局,综合调控各类空间开发需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空间开发管控的新模式,引导、约束和规范各类开发行为。以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为补充,以草场、林地、河流、走廊绿洲和荒漠戈壁为延伸,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为支撑,进一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制度,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向重点开发区转移,对祁连山核心区的牧民采取就地转为护林工人、生态移民等措施,稳定收入来源,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坏境的破坏。探索建立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别化考核制度,对划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区)逐步降低经济指标考核权重或取消经济指标考核,侧重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区域生态功能稳定性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民生改善等指标,推动各县(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落实县区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县(区)政府主体作用,按照《张掖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和《张掖市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三年工作计划(2015-2017年)》,加快制定县(区)主体功能定位和具体空间落地实施方案,做好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全市、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或方案)的衔接协调。改革创新市县规划体制,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一张蓝图”干到底。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城镇空间占比要按照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强度,促进存量空间优化调整,提升单位国土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强化耕地保护,实行基本农田按禁止开发区域管制制度,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林地、草地、河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专栏1: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1.生态保护空间:总体划分为“三区”,其中,南部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为黑河湿地保护区,北部为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包括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张掖市区域内的禁止开发区域(不含基本农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开发区中的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包括甘州区的平山湖乡,临泽县的板桥镇、平川镇北部地区及高台县的合黎山一带)。功能定位:生态产品的主要空间载体和供给区,生态服务价值培育区。

2.农业生产空间:总体划分为“一带”,包括甘州、高台和临泽3县(区)除城市发展空间、禁止开发区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之外区域和肃南县北部区块。包括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开发区中承担农产品生产的区域(除城市、园区、禁止开发区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功能定位: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主要农产品供给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区。

3.城市发展空间:总体划分为“一区、多点”。其中一区为甘州-临泽产城融合区,包括甘州区城市规划区及其以西,省道213线以北、国道312线以南,临泽县城规划区及其以东区域;多点为山丹县、肃南县、民乐县、高台县城区、工业园区及高台县南华镇、山丹县位奇镇、民乐县六坝镇镇区。涉及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甘州-临泽重点开发区部分区域及点状开发城镇。功能定位:通道经济孵育区、生态产业发展区及宜居宜游服务载体。

              第二节   实施生态文明试点工程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有效机制,着力构建具有张掖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西部绿洲生态文明的典范城市。

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启动实施智能水网和智慧水务工程,全面开展城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安全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水文化“五大体系”建设,以甘州区为核心,其他五县为支撑,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示范点建设,积极构建“1 5”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以实施黑河张掖城区段治理、黑河东西河间人工湖及旅游综合体工程为依托,积极打造全天候多元化的综合景区,建设弱水花海、民俗文化、林海体验、休闲露营为主的特色景观。立足区域、水域特点,进一步巩固完善临泽县大沙河风景区、高台县大湖湾水库风景区、山丹县祁家店水库风景区、民乐县洪水河河道治理及城北新区、肃南县裕固族风情苑及隆畅河等水系疏浚连通和水景观工程,建设区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核心,层层分解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納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全面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禁采区、限采区、可采区,推行“红黄蓝”分区管理模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统一。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利用我市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有利机遇,组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产业发展、能源资源节约、生态文化推广方面的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生态质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提高可再生资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探索祁连山生态保护、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湿地产权确权和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坏高效利用。总结推广临泽试点试验,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环保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创建规划,科学设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制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带机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坏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法规,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推动生态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

第三节    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一山一水”(祁连山、黑河)生态保护,加快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实施一批重点生态保护项目,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构筑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以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核心,加快构建森林生态系统。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全面保护祁连山生态坏境;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进行全面封禁保护;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工程,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积极更新改造退化防护林,持续开展城乡绿化,着力构建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和城市森林体系,构建绿洲防护林屏障。以重要水源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完善森林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以恢复保护黑河流域湿地为重点,加快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事实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黑河流域中游湿地修复与治理、黑河湿地植物优良种质资源培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开展退田还湿、主要物种栖息地修复、生态河道建设、有害生物防治、沼泽化草场改良工作,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落实黑河流域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强化湿地资源管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构筑丝绸之路黑河流域湿地生态走廊,形成“南部涵养水源、北部封锁沙漠、中部润泽绿洲”的网格状湿地生态格局。

以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为载体,加快构建荒漠生态系统。组织实施临泽、民乐两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项目,加快临泽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小泉子沙漠公园建设,争取将高台、山丹等县纳入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建设补助范围,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并通过围栏封护、沙漠地带流动沙丘固沙压沙、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措施,提高封禁保护区植被盖度,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区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加大封滩育林力度,建立荒漠植被保护体系,构筑北部荒漠区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

以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为依托,加快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天然草原退牧换草工程,通过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补播改良,使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和草畜平衡等措施,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和舍饲棚圈,积极推广舍饲养殖,转变牧区生产发展方式,降低草原载畜量,减轻草原生态保护压力。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退化草场治理修复,加强草原生态坏境监测预警,落实草原防火和管护责任,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功能。

专栏2:生态保护

1.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包括林地保护和建设、草地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冰川坏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技支撑体系等,规划投资18亿元。

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全市重要水源地和严重沙化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其中:还林28.52万亩,还草16.68万亩,规划投资5.6亿元。

3.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科研监测、宣传设施、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投资4.5亿元。

4.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生态恢复、水资源管理系统、灌区节水改造、水源工程等,规划投资22.5亿元。

5.黑河张掖城区段治理:建设水生态景观工程,规划投资19.8亿元。

6.黑河流域绿洲和荒漠区防护林基地建设:人工造林36万亩、封山滩育林27万亩,规划投资1亿元。

7.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5亿元,加强现有410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将未纳入补偿的50万亩公益林纳入国家补偿范围。

8.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继续抓好临泽、民乐两县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项目,争取国家投资8000万元,新建封禁保护区200万亩。

第四节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秉持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以坏境承载力为基础,大力发展循坏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加快推进资源节约,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围绕关键环节,选择重点领域,依托骨干企业,强化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和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体系,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抓好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加快矿产、建材、冶炼废渣、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和丰富循环经济“张掖农业模式”,构建“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新模式,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推广、农业种植养殖废弃物再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强化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废旧轮胎及废矿物油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争创工作,加快山丹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家试点城市”及“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健全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管理,严格实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加大节能机构能力建设,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继续抓好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节能管理,不断加强农业、商务、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重点能耗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能源审计制度,大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碳排放核查工作,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落实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推进重点排放单位在碳交易市场稳步交易。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模式,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加快推动资源节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鼓励水权流转,实行终端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努力破解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矛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带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第五节    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础,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突破口,紧抓产业结构布局、能源效率、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施工工地扬尘等关键环节,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预警网络,开展监测评价及信息发布,推动大气污染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保障水环境安全。坚持“防、控、治”并重推进,强化源头监督管理,加强农用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监管,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组织实施民乐县铬污染场地修复等重点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减存量、控增量、挖潜力”的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龙头,削减排污存量为基础,有效管控新增量为保障,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促进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全面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制订实施区域差别化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政策,实行区域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大力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布局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实施临泽升华农、甘肃星硕等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项目,变养殖业面源污染为种植业优质资源。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全面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农膜和秸秆回收再利用,减轻白色污染,提高农业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村燃料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农村改炕工程,强化秸秆焚烧监督管理,减少农村大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增加环境考核权重,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环评审批改革,实施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规范过程管理,优化审批环节。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拓宽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渠道。

专栏3:环境保护与治理

“十三五”期间实施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281个,规划总投资158.50亿元。

1.环境质量改善和提标工程项目:包括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提标工程、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提标工程项目、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项目等项目73个,规划投资30.85亿元。

2.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59个,规划投资45.53亿元。

3.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项目:包括张掖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24个项目,规划投资34.29亿元。

4.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项目20个,规划投资15.09亿元。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6个,规划投资7.53亿元。

6.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基础保障项目37个,规划投资2.80亿元。

7.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32个,规划投资21.94亿元。

8.环保宣传、科普项目10个,规划投资4930万

阅读 6724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