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高山杜鹃:老君山巅的花语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拉市海保护区管护局 2025/7/4 11:25:08

高山杜鹃作为滇西北老君山高海拔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凭借其极端环境适应力与群落构建能力,在海拔1800—4158米的冰蚀湖畔、冷杉林缘及流石滩地带繁衍生息,是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关键建群种。

根据科学考察,滇西北老君山记录原生高山杜鹃35种(占中国总种数12%),含棕被杜鹃、宽钟杜鹃、密枝杜鹃、乳黄杜鹃、多枝杜鹃、大理杜鹃等狭域特有种。是当地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传统利用的药用、食用、文化植物;同时也是支撑滇金丝猴等野生动物、多种特有传粉昆虫生存的重要蜜源植物。

滇西北老君山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了科学考察及各项保护监测工作,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老君山自然、人文资源提供依据。目前,滇西北老君山科考项目已收集2352份植物标本和234份兽类样本,发现了多个新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关键样本。

树木档案

高山杜鹃,杜鹃花科杜鹃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横断山脉高海拔地区重要物种。植株高度从匍匐型10厘米至直立型5米不等。叶片呈革质卵形或椭圆形,花朵簇生,晚于同海拔草本植物绽放。尤为独特的是其极端适应性:根系可穿透岩缝汲取裂隙水,蜡质叶片贴地抵御狂风,这一特征使其成为高山生态关键建群种。

花果特性方面,高山杜鹃花冠漏斗状或钟形,直径2—5厘米,花色涵盖粉红、大红、淡黄、纯白、深紫等,花期4—7月,形成垂直梯度花带。果实为蒴果,成熟期9—10月,种子微小需真菌共生萌发,野生种无食用价值,但花瓣含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具传统药用功效。

图片

高山杜鹃

滇西北老君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以其海拔1764—4515米的巨大垂直高差,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持续书写着生命的诗篇。老君山北侧的主峰脚下,有数十个清澈如镜的冰蚀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沿着溪流成串分布,被称为“九十九龙潭”。

每年4月—7月,当低海拔地区的桃李花已然凋零成泥,高山杜鹃却在冰雪初融的寒意中悄然苏醒,一枝枝一簇簇,粉若云霞的厚叶杜鹃在冷杉林下铺就如梦如幻的“地毯”,白如霜雪的栎叶杜鹃在岩壁上凌空绽放,紫似星河的紫丁杜鹃则匍匐于广袤的草甸。高山杜鹃如同被画师肆意泼撒的绚丽颜料,沿着蜿蜒的山脊一路向上蔓延,次第绽放,一直开到海拔4000多米的冰蚀湖边,与苍翠的树木、清澈的龙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图片

巍峨山巅,高山杜鹃肆意绽放,粉黛盈枝,惊艳绝伦

演化论中的“极限生存者”

杜鹃,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在云南的高山、亚高山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植物学界公认的“高山木本花卉之王”,全世界的杜鹃花属植物有1000多种,而中国西南地区就占了一半以上,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如是,滇西北老君山的高山杜鹃品类繁多,花色丰富花型多变,持续装点着这片静谧高冷的人间净土。

老君山的高山杜鹃,堪称演化论中的“极限生存者”。附生于冷杉枝干的树生杜鹃,其根系如同灵蛇般缠绕着苔藓,只为寻求冷杉高大树冠的庇护,也为苔藓留住融雪之水的供给。陡峭岩壁上,栎叶杜鹃的叶片厚如皮革,仿佛披上了抵御紫外线与冰雹的战甲,根系如青铜锁链般穿透岩层,只为汲取深藏地下的裂隙水。而冰蚀湖边,紫丁杜鹃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将身躯压缩至仅10厘米高,蜡质的叶片紧紧贴着地面,仿佛在与肆虐的狂风进行一场无声的博弈。

若将老君山的生态比作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高山杜鹃或许不是最激昂、最引人注目的乐章,但它们却是不可或缺的和声,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图片

高山杜鹃花海

在漫长的岁月里,高山杜鹃与周围的冷杉、高山草甸等植被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它们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栖息之所,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一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且深远地影响着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的根系发达、深入岩缝,如同坚韧的丝线,将破碎的山体缝合在一起,其固土能力堪比钢筋混凝土,为山体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评价”研究指出,植被覆盖是防止土壤水蚀的重要因素,可见杜鹃密集区对防止土壤侵蚀的积极影响;它们微小而强大,“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水分动态及生态适应”对高寒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水分动态及生态适应的研究表明,杜鹃属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生长季对蒸散量的贡献显著,能为脆弱的冰碛物撑起“遮阳伞”,为冰川抵挡烈日的无情炙烤。

大自然的馈赠与生存挑战

滇西北少数民族与高山杜鹃的渊源,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观赏。当地民族自古便有“以花为食、以花为药”的习俗,民谚云:“春吃杜鹃夏食菌,四季山珍不离花。”傈僳族有口传医学,用映山红(即杜鹃)花瓣煎水内服可调经活血,外敷可治跌打损伤。纳西族则将其与猪蹄同炖,治疗女性白带异常,称其为“花中当归”。如今医学研究也证实,杜鹃花叶中黄酮类成分效果与部分西药相当。

此外,高山杜鹃更是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的精神图腾,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当地记载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雪山女神将她的发簪化作了杜鹃,花瓣上的露珠则是她思念凡间的泪水。每年端午,当地的“情人节”如期而至,身着杜鹃纹样传统服饰的少数民族群众,汇聚在花海中欢唱起舞,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以说,高山杜鹃见证了滇西北人民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图片

格拉丹高山杜鹃

尽管高山杜鹃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千万年,但繁花盛放背后,危机如影随形。

“丽江老君山海拔上限长苞冷杉和云南铁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研究指出,气温升高对老君山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样,由于气候变暖,老君山不远处的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自2009年以来呈现全面退缩态势,至2017年冰川面积缩减1.55%,冰舌末端长度退缩达78.1米(《2018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冰川研究》)。同样类比,冰川退却,花期提前。为了生存,高山杜鹃被迫向更高处迁徙,但山巅之上,已是生命的绝壁。

此外,人类活动的增加也给高山杜鹃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近年来,部分游客的采摘、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带来了影响,干扰了它们的自然繁衍过程。

当地古老的传说坚信:“折一枝花,山神的伤口会流血。”滇西北老君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平衡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是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这种既明显又隐蔽的生存挑战,考验着高山杜鹃的适应能力,也提醒着人类要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片自然的瑰宝。

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

古老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当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也是生态保护的开端。2001年,云南和丽江各级政府、科研院所、民间力量共同努力,启动了对老君山滇金丝猴的科学调查,并于2004年首次摸清老君山金丝厂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在150—180只。之后的每一年,保护修复、监测巡护、科学研究、社区联动、宣传教育,接力赛始终在继续。

如今,通过加强保护地管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稳定在350只以上,并发现了亚成体猴群的分群现象。滇金丝猴跳跃于冷杉林间,它们不仅是老君山的精灵,更是整个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象征。保护滇金丝猴,就是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家园,也就是保护了与它们共存的无数物种,包括高山杜鹃,以及那些在花丛中穿梭的昆虫、鸟类。

2023年,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滇西北老君山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科学考察旨在全面摸清老君山的资源本底,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老君山自然、人文资源提供依据。考察队从自然地理、植被与生态系统、大型真菌与维管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土地资源、景观资源及人文资源等多个专题对老君山进行深入考察,揭示老君山的生态密码。目前,“滇西北老君山科考项目”已收集2352份植物标本和234份兽类样本,发现了多个新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关键样本。

图片

调查工作进行中

从古老传说到科考人的寻迹,老君山的守护者们以行动诠释:生态保护不仅是科学命题,更是人与自然的信仰契约。在这里,每一株杜鹃的绽放、每一只滇金丝猴的跃动,都是对守护者无声的礼赞。

当你踏上老君山蜿蜒的木栈道,走进高山杜鹃的世界,请放轻脚步,怀着敬畏之心去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与美丽。因为你不再是匆匆而过的访客,而是此地自然家园中的一员。正如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中,主人公克雷格与一只章鱼建立了超越物种的信任关系时,他不再是海洋的旁观者,而是生态系统温度的传递者——“世间的每个生命都同样重要,也无比脆弱。你是成员而不是访客,这有着巨大的区别。”

滇西北老君山的高山杜鹃,是冰川与季风共同雕刻的奇迹,是传统智慧与现代保护交织而成的寓言。在这片横断山脉的云端,古歌依旧传唱:“折花一枝泪千行,护花一季福满仓。”当护林员的脚步声与游客的惊叹声在山谷中回荡,当实验室里精密的基因图谱与民族的古老传说彼此印证,我们终将懂得:真正的保护,不是将自然封入标本馆,而是让人类重新学会成为生态系统的谦卑参与者,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找到属于人类的永恒答案。

(滇西北老君山科考项目组供图)

 

图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   茜   罗怀秀   俞   瑶   习白羽

阅读 284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