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普米族自治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垂直分布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也蕴藏着从澜沧江干暖河谷到高原雪山草甸等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兰坪县是全国滇金丝猴分布地的最南端,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坪县突出自然保护地管理,抓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截至目前,兰坪有滇金丝猴种群3个,数量从2003年前的260只增加到当前的约540只左右,占全省滇金丝猴种群总数的16%左右。
兰坪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保护措施。一是持续推进物种监测保护,加强珍稀动物日常监管。为进一步推进云岭省级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的监测保护,兰坪县林草局、云岭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共建滇金丝猴固定监测点——啦沙山野外长期监测站。自2007年以来,联合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在啦沙山开展滇金丝猴的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2017年,云南省“中国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将啦沙山作为该中心在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示范基地。同时,根据《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能力建设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结合《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计划》(2011年—2020年),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科研单位合作,结合保护区内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其中兰坪县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10条动物监测样线,13名基层巡护监测人员长期坚守,持续加强监测管理。
二是强化多方合作研究,有效提升保护能力。兰坪县林草局、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局与国内各个科研院所和公益组织开展长期合作,探索推进保护工作。积极与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所长期开展啦沙山滇金丝猴监测,目前双方合作在啦沙山滇金丝猴活动全境已布设红外照相机200台,啦沙山猴群已经实现长期全境监测状态。同时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的资助下,与云南大学和大理大学研究团队在2017年开展保护区全境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动态监测。2015年起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资助下,开展了滇金丝猴栖息地廊道修复造林,2016-2020年,在啦沙山、獐子坪、104共造林2965亩。加强构建跨区保护体系,同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合作进行联合巡护,形成统一跨地州的两地管护局巡护管理模式和数据分析收集模式。
三是开展多样化科普宣教,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为鼓励保护区内的学生成为自然保护的行动者,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员,每年“六一”期间,依托云南绿色发展基金会科普宣教项目、阿拉善SEE自然教育项目,在与保护区紧邻的6所小学开展“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去年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800份、学习用品2546份,收到获奖绘画138幅,“保护野生动植物”主题作文30份,宣教期间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同时,综合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和宣传标语、宣传单、宣传展板、宣传车等传统宣传手段,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全民保护意识。
据记载,兰坪县境内现有的80种兽类中,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动物有34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包括滇金丝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豹猫、黑熊。鸟类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白腹锦鸡、黑耳鸢、凤头鹰、雀鹰、普通鵟、灰鹤、斑头鸺鹠、红隼等9种。
下一步,兰坪县将按照把怒江州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将兰坪打造成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为目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新生桥国有林场、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