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刘琳)昨晚,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传来好消息,今年保护站监测到了7只新出生的黑鹳宝宝。尤其在十七渡大沙地附近的2号巢穴中,巡护队员连续四年在这里监测到野生黑鹳的繁殖情况。黑鹳,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作鸟类中的“大熊猫”。全国目前现存仅两千余只,在房山十渡拒马河流域生活着大约40余只,本报多年来密切关注着野生黑鹳种群的繁育和成长。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长期在房山拒马河流域巡护,监测野生黑鹳。据站长李理介绍,除了十七渡巢穴孵化的4只黑鹳宝宝外,他们还在十八渡巢穴和京冀交接处都衙巢穴共发现了3只新生黑鹳。根据保护站的监测,目前北京十渡和野三坡拒马河流域共有约57只野生黑鹳繁衍生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号巢穴。”李理说,2号巢穴地处十七渡大沙地附近,距离拒马河河面垂直高度263米。今年,这个巢穴中共有4只小黑鹳诞生。今年3月,保护站的巡护人员在此监测到黑鹳父母叼树枝修复巢穴。4月初,雌黑鹳产下鸟蛋,过了半个月,黑鹳宝宝破壳而出。经过两只大黑鹳的精心喂养,到了5月中旬,巡护人员发现4只幼鸟全部脱下了白色的雏羽,换成了亚成体的黑色羽毛,6月初小黑鹳在巢中扇动翅膀,练习飞翔。6月22日下午,4只小黑鹳离开巢穴,成功飞向天空。 李理表示,一个巢穴能连续四年成功繁育,这个现象比较罕见。探其原因,李理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这个巢穴的位置相对其他巢穴而言,有地理优势:在大沙地200多米的高崖上,既能帮助害怕被打扰的野生黑鹳“躲清闲”,又方便它们到河中觅食哺育幼鸟;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巢穴的黑鹳父母堪称“模范爸妈”,尽职尽责,再加上它们连续几年的繁育经验,所以才能年年添丁进口。 据李理介绍,保护站监测的这几个巢穴中都有黑鹳宝宝出生,野生黑鹳最怕被惊扰,拒马河流域的放烟花等游艺项目不断,巡护人员正在对游客进行劝导工作。他还同时呼吁,希望来房山旅游的朋友们能多关注野生黑鹳,关注它们的生存环境。李理 摄 J015 |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