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大众原创 > 议论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还飞鸟自由之身(修改版六)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14/12/8 5:51:13

还飞鸟自由之身(修改版六)
陶思明

       先以救护病饿受伤、扩大繁育、迁地保护等名义,建立丹顶鹤等旗舰性物种和人们感兴趣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再陆续于参观场所、旅游景区展出,进而发展成为旅游品牌,这样的事情能够在以自然价值为追求的自然保护区发生并长期存在,显然也是有很多“道理”为说辞,得到了各方面认可、支持。这些道理大体包括方便公众体验自然,丰富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内容,加强造血机能弥补经费不足、促进社区发展等。应该说听起来都是道理,然而真的是或者一定要是这样吗,这里不妨也进行一些分析,看能否经得起非议。
       如方便公众体验自然。社会是自然环境中的社会,社会中的人归根到底也是自然中的人,公民大众如何体验自然、方便与否,取决于对复杂多样自然实体、生生不息自然现象的一般了解、知识传递和各地自然地理条件、景物特点,多是顺天时地利人和而为,随着自然的脚步、韵律,打开心灵天窗感知、欣赏与吸取养分,这与揭示自然奥秘的定点定向科研工作有所不同。人们很早观察到鸟类迁徙等自然现象,《吕氏春秋》有“孟春三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的记载。见于古诗词的更多,如唐代陆龟蒙《雁》中的“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元代赵善庆《中吕•山坡羊  燕子》中的“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搬寒热”。最耳熟能详的是当代小学课文《秋天到了》的描述:“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
       有了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自然之美的经常发现,人们思考着、醒悟着,凭本能和经验就不会刻意与自然大势作对、同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相左,冬天非要到繁殖地、夏天非要到越冬地去看迁徙鸟类,或者因对某种候鸟更感兴趣而梦想于某个地点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湖南举办一年一度的岳阳国际观鸟节,时间一定会选在候鸟云集时,如隆冬12月,而不会选在大多数候鸟去了北方的夏季。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国际观鸟活动,也是选在大量候鸟迁徙盛大进行时,如春意盎然的5月,而不会在冬天或夏日举办。《光明日报》2014年11月3报道,随着大批迁徙候鸟飞抵北戴河沿海湿地,每年约有400多种、上千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经过的北戴河,进入了最佳观鸟期。也曾有游客在冬季扎龙观鸟现场显身说法:“这次来黑龙江本来以为看不到鹤了,结果听当地的朋友说,冬天也能看到丹顶鹤,我们就决定一定要来看看(扎龙)冬天的鹤是什么样的。”(中国新闻网,2014.1.22)这些例子表明,在如何更好体验自然上,人们的基本价值趋向都是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主动做到与自然现象合拍,反之谁不尊重、不顺应自然,谁便根本欣赏、体验不到自然,而并不存在方便与否的问题。
       由此,认为人们到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不分季节、地点一定要看到野生动物,愈是种群数量稀少的珍稀濒危物种就愈要看到,还要近距离清清楚楚地看,与之合影留念甚至给予热情搂抱或各种形式的挑逗,才算方便地体验了自然,这实在是误解了绝大多数游客因为对自然良善有感才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初衷。一些物种之所以“珍稀濒危”,显著特点就是生境选择性高、分布地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具体到每个分布区每个种群,个体数量就更少了。数量少又生生不息、变动不居,各具生存对策独特性,尤其普遍害怕不断抢占开发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不怀好意伺机抓捕猎杀它们的人,当然就不容易看到或近距离看到。但是看不到不等于没有,野生动物不依人而存在、而兴旺,甚至还躲着人,为什么人想看就能看到或者必须要看到呢?就是那些未列保护等级的野生动物,也不能像人和人随处可见一样,或者如人走亲戚看朋友,只要事先联系好而后去了就一定能够见到并互诉衷肠。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想一想我们人的生存环境也包括整体生物多样性秩序,岂不是变得一片混乱而更加糟糕。
       当代社会,基于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并且对其负有保护责任的生态旅游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常说的就是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这些“不留痕迹的原则”表达的就是对大自然秩序、对野生动植物生命的崇尚、欣赏、尊重、爱护。而自然保护区,就是从国家到公民、从政府到社区最崇尚、最爱护自然的表白,奉行以自然为本,通过管控、化解人类威胁,维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的良好性,是野生动植物最享有尊严的地方,参观、旅游就更应该顺其景物自然模式才对,唯如此也才能体验到真实的自然。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为目的进行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已经极大地伤害了野生动物的情感尊严,严重干扰了其自然种群正常的繁衍生息,弱化了栖息地保护管理,现在还主动在旅游景区圈养展示,将其恶劣的一面传导给社会大众,这何止是带走“照片”,这个“痕迹”也太过深刻了。
       即便有参观、旅游者心喜猎奇,无视季节如期转换和自然现象变化莫测,或不惧山高水深草长林密,非要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式看到以其时其地不应该看到或难以看到的野生动物,那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自然的前沿阵地,就有责任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相信这也应该是保护区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的内容。而绝不能主观臆断、是非不分、曲意逢迎,顺着对保护对象有不利影响甚至是重大威胁的方向去做,这不是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2014年世界候鸟日(5月第二个星期六)庆祝活动中,世界旅游组织配合发起名为“飞行路线目的地”的旅游项目,精选了八个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候鸟迁徙途中的关键地点,旨在让观鸟促进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同时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这表明旅游界也是顺应候鸟迁徙习性而非反相操作,更不是禁锢迁徙候鸟人造假景观,比起旅游界来自然保护工作者当有更高境界和生态自觉才对。
       又如丰富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内容。自然保护区拥有精彩纷呈的地理景观、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优势,同时大多也有风土人情独特、传统文化优秀、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等人文历史优势,其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更有吸引力。这不仅因为自然保护区有丰富、鲜活的适合大众了解、欣赏、学习自然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材、条件,是开展科普宣传、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还因为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基于自然世界的科学文化需求正趋普遍化和多样化,对非消耗性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满足生态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2014年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旅游消费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的趋势,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面对新形势,自然保护区有挑战,但尤其要看作更好进入公众视野、助力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机遇。
       正是顺应潮流,自然保护区管理构架中大多都有专门宣传教育部门,并与社会科研教学科普等专业机构和环保农林国土海洋等管理部门合作,建立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科普基地、文学创作基地、摄影基地,开辟旅游景区、游览路线、科普长廊、环境教育小径,完善标牌、宣传栏等解说系统;建设宣教中心、游客中心、标本馆、展览室、自然博物馆、历史教育馆、民俗展览馆,开发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出版物、宣传手册、海报、电子文档、影像资料和旅游纪念品,共享野外监测数据和远程视频监控实时资料;运行网站、微信平台、二维码和保护区站群、QQ群、微信群,在政府、部门官网和其它公共网站开设保护区专栏,拓展报刊广播电视宣传;结合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和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庆及学校寒暑假,举办观鸟节、摄影比赛、图文展览、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影视展播、保护论坛、讲座、演讲、培训、夏令营、冬令营、志愿者日,开展巡山清(猎)套、走访社区、走进校园、军营、街道等亲近自然、公众参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显著增强这方面的功能。
       然而,自然保护区把构成主要保护价值、蕴涵丰富科学信息的野生动物,主动变为人工圈养动物,令其失去身心自由和自然生境,并于旅游景区隆重推出供游人观赏体味时,还是在普及自然保护区应该普及的科学知识抑或在进行适合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吗?慕名而来的游人、学生,看到笼网中的鸟儿这些本该在蓝天大地间不断迁飞的精灵,失去自由、任由干扰、吃嗟来之食,没有了飞去飞来或飞去不再来,没有了天地大舞台而不经风雨、不见阳光,又回避不了人来人往的强烈干扰,过着不是避难而是灾难降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加深的生活;看到原本一抬头、一投足、一展翅、一跳跃间都溢流着灵动美感,可以轻盈灵巧的连续变化数以百计的舞姿,无论独舞、双舞、群舞,舞舞均婀娜抚媚、情感热烈的丹顶鹤,如今却只拥挤在远不如北京动物园鸟网高大、宽敞而仅够扬起头的矮小笼舍里,没有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雄姿神韵等。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灵感受,还是在充满友好的观鸟、分享发现的乐趣、感受自然之美吗。情由景生、景由心生,这样的科普宣传、环保教育“物”及于“人”,游人会从中得到和品味出什么样的启示、情感呢。
       自由飞翔、迁徙是鸟类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人们观察到,当圈养丹顶鹤听到、看到其自然种群鸣叫飞过时,多风声鹤唳,表现强烈的躁动不安。它们有思维灵性,急切地想回归自然鹤群过上自由生活,便轮番展翅起身作飞迁动作形成使劲向上冲网之势,任凭大量撞落妆容自己并挡风御寒的美丽羽毛、忍受几多皮肉之苦也在所不惜。由于一心想冲破笼网重获自由,鹤背部密不透水的羽毛受撞击纷纷掉落,裸露出片片鲜红皮肉,留下一地鹤毛,可是没有谁能逃脱保护区坚固笼网兽舍的束缚重回蓝天。人们还发现,每到迁徙季节完成集群即将飞走的丹顶鹤自然种群,会在圈养丹顶鹤上空反复盘旋、呼唤,试图带上它们的兄弟姐妹一起上路,实在不得时才依依不舍愤愤离去。此时此刻痛失自由的丹顶鹤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迁徙不安”行为,个个伸长颈背垫起脚趾向天往着,扇动翅膀拼全力起身向上冲着,此起彼伏撕心裂肺的怒吼足以感天动地。
       此地此景此情,对丹顶鹤有幸仍处野外循自然对策自由迁徙者、倒霉进入人工驯养繁育体系痛失自由难能飞走者和慕名而来的观鹤者,都该是多么大的打击、折磨。如果有人还津津乐道这些处在惊恐万状中的鸟可以愉悦游人、传递知识,甚至能如期寻偶交配产卵孵化后代、补充自然种群改善物种濒危局面云云,岂不是笑话。千方百计维护自然生态利益,是自然保护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更是自然保护区安身立命的牢固基础,却又费尽移山心力塑造这样的素材、情景,用以进行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很有些自我讽刺,也大煞风景。
       再如加强造血机能弥补经费不足、促进社区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在过去曾大量存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在中央和地方基本都有稳定的资金渠道,经费保障状况越来越好。如中央财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地方财政除保障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部分安排运行经费外,省级财政大部分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专项。同时,中央和地方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强化对履行保护而发展受影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等许多政策、项目,自然保护区和社区都是受益者。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保护工程及效益补偿、自然遗产保护、优质湖泊保护、租赁保护、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014年已达480亿元,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中央财政2014年安排资金15.94亿元,其中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省黑龙江就得到了2.22亿元。
       自然保护区有明确的边界范围、保护对象和管理机构,特别是这些有条件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等旗舰性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均保护价值巨大,建立时间较长,名声在外,除直接经费渠道基本稳定外,更容易得到国内外相关生态保护项目的间接支持,因而根本不存在以人工驯养繁育野生动物促进旅游业发展,给自然保护区造更多“血”、输更多“液”的问题。相反正是有太多的钱可供支配,才能干这样的事,看看与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及旅游景区展出有关的复杂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套、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和各种技术保障,就可感知没有足够的钱,这个庞大的人工体系就难以建立并持续运行。再者就算真的缺钱、机构运行困难,对主要靠法律政策调整自然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关系的自然保护区来说,大不了暂缓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也绝不能为了养人而绑架保护,牺牲主要保护对象换取所谓保护。这种置野生动物痛苦和物种灭绝风险于不顾的做法,实属饮鸠止渴、弄巧成拙,是不能容忍的。从其所反映的利益关系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也最好不要自己经营旅游,否则失去监管,也就难能跳出这个怪圈。
       至于促进社区发展,除不断完善、充分落实中央、地方相关政策措施外,自然保护区本身就有带动效应,管理机构可以做的工作也很多。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扩大宣传,提升所在地社会关注度和知名度,促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人员往来和商贸信息交流,发展依托于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村镇等。保护区管理机构更是尊重社区主人翁地位,设立社区工作专门部门,不断完善区社共管机制,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寻求对社区的支持,组织群众交流研讨如何更好落实保护、促进发展,进行生产营销和创新创收技能培训,发展生态经济,改善公共服务,大量聘用社区人员参加巡护管理,购买社区劳务等,力争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既减少矛盾冲突,又提高保护效能,更有利于社区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各方面好消息不断。因而,不是说有丹顶鹤等野生动物一年四季在旅游景区站台,社区才可受益发展,基于正常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不以人工驯养繁育野生动物为代价,社区一样能有好的发展。
       尤其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与给他们带来荣耀的地域性、旗舰性保护物种的天然联系由来已久,人与自然融合较好,对类似丹顶鹤这样文化烙印很深的野生动物感情至深,无论社区群众还是当地政府,都不太可能为了一时一地的蝇头小利,完全赞成以人工驯养繁育方式及加大投食等招引力度,建立野生动物不迁徙种群,用于旅游强化所谓“造血”机能,从而吞下陡增物种前景不确定性甚至灭绝风险的苦果。如有群众在检举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的来信中说:“在我的家乡设立丹顶鹤保护区,既是我的骄傲,同时也赋予了我一个当地农民不可推脱的保护丹顶鹤、保护滩涂湿地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河南省三门峡市将“私自圈养、藏匿白天鹅等野生动物”界定为违法行为,“捡拾鸟蛋”界定为禁止行为,提出“充分利用白天鹅美丽、洁净、高贵、优雅、忠贞、纯洁等优秀特质”,努力打造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这肯定是保护野生天鹅,如果野生的被人工圈养代替了,天鹅的那些优秀特质也就没有了。以此类比,看不出当地政府、社区群众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上有多大积极性和推动力,管理机构没有充足理由借促进社区发展,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

阅读 177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